[发明专利]一种尾气遥感数据上传加密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1635.0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邦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2;H04Q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徐松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遥感 数据 上传 加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气遥感数据上传加密方法及其系统,属于电力尾气遥感数据加密技术领域,该一种尾气遥感数据上传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接收端接收创建请求为所述用户发送端生成一个有效标识、一对密钥和与所述密钥相匹配的密钥标识;其中,一对所述密钥包括公钥和私钥;用户发送端接收所述密钥标识,利用所述公钥对尾气遥感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服务器接收端接收所述有效标识,并校验所述有效标识得到校验结果;服务器接收端接收所述加密数据以及所述密钥标识,并携带所述密钥标识得到所述私钥;利用公钥和私钥结合加、解密操作,加强了对数据的隐私,使访问者不那么轻易得到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遥感数据加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 气遥感数据上传加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监测汽车尾气用的最多的汽车遥感监测技术,该技术可以 有效的在特定区域布置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对过往行驶的汽车排 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检测,形成监测数 据,通过分析来判断该汽车是否存在排放控制问题。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求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检测的汽车尾气遥 感数据进行分析,应用算法的优化对数据的识别准确性进行提高,解 决汽车尾气处理的实际问题。
尾气遥感检测数据通过http协议进行发送,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 过程中不被篡改,提升的安全性,对数据进行加密是非常必要的,目 前,针对尾气遥感检测数据的加密方式都极其简单,在传输过程中极 容易被攻击和篡改,从而无法保证尾气遥感检测数据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气遥感数据上传加密方法及其系统, 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尾气遥感检测数据的加密方式都极其简单,在 传输过程中极容易被攻击和篡改,从而无法保证尾气遥感检测数据安 全性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气遥感数据上传加密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端接收创建请求为所述用户发送端生成一个有效标 识、一对密钥和与所述密钥相匹配的密钥标识;其中,一对所述密钥 包括公钥和私钥;
用户发送端接收所述密钥标识,利用所述公钥对尾气遥感数据进 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服务器接收端接收所述有效标识,并校验所述有效标识得到校验 结果;
服务器接收端接收所述加密数据以及所述密钥标识,并携带所述 密钥标识得到所述私钥;
服务器接收端利用所述私钥和所述公钥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 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服务器接收端接收请求为 所述用户发送端生成一个有效标识、一对密钥和与所述密钥相匹配的 密钥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用户发送端向服务器接收端发送访问请求;
服务器接收端接收所述访问请求,验证所述用户发送端的身份信 息以及地址信息,验证通过后下发验证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服务器接收端接收创建请 求为所述用户发送端生成一个有效标识、一对密钥和与所述密钥相匹 配的密钥标识,具体包括:
用户发送端接收所述验证结果,并根据所述验证结果向所述服务 器接收端发送创建请求;
服务器接收端接收所述创建请求为所述用户发送端生成一个有 效标识、一对密钥和与所述密钥相匹配的密钥标识;
服务器接收端将所述公钥存入公钥池,并将所述私钥和所述密钥 标识下发至所述用户发送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用户发送端接收所述密钥 标识,利用所述公钥对尾气遥感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具体包 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邦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未经深邦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1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