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扬声器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9176.2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3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袁逢柯;唐进;张路瑶;徐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检测方法及系统。扬声器检测方法包括:将待测扬声器固定于检测平台上,并将隔声装置固定罩住待测扬声器的出声口;信号源向待测扬声器持续输入低频单音信号后,收音装置紧贴于待测扬声器的后腔的表面,并和固定于检测平台的待测扬声器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以在相对移动路径上设置的至少一个检测点进行收音;收音装置和待测扬声器之间进行相对移动的过程中,音频分析装置对收音装置于检测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以获取检测点对应的声压级,并基于默认声压级阈值判断声压级是否异常;当音频分析装置判断任一个声压级异常时,记录异常的声压级及其对应的检测点;显示装置显示异常的声压级及其对应的检测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扬声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扬声器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工艺制程难度增加,扬声器的后腔出现缺陷的机率随之增加。由于后腔存在缺陷会使得扬声器在工作中出现气流声、杂音或异常声音,导致扬声器的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对扬声器的后腔进行检测,以保证扬声器的出货品质。
现有检测扬声器后腔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检测方法包括:通过后腔的泄露孔向后腔充气,并于稳压期间的压力大小判断后腔是否存在缺陷;但此种检测方法存在可能会造成扬声器的损坏且无法确定后腔存在缺陷的位置的问题。第二种检测方法包括:采集扬声器输出的原始音频信号;对所述原始音频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音频特征;以及根据所述音频特征判断扬声器是否存在缺陷。但此种检测方法存在仅适用于检测扬声器有严重漏气的情况,且无法区分造成异常的声音来自扬声器的振动主体或后腔的问题。第三种检测方法包括:信号源向扬声器持续输入低频单音信号后,检验员通过听诊器听取扬声器后腔表面,再通过有无气流声来判断后腔是否漏气。但此种检测方法存在需要耗费大量的检测时间,且容易受人为因素而误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检测方法及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检测过程可能会造成扬声器的损坏、无法确定后腔存在缺陷的位置、仅适用于检测严重漏气的情况、需要耗费大量的检测时间和容易受人为因素而误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扬声器固定于检测平台上,并将隔声装置固定罩住待测扬声器的出声口;信号源向待测扬声器持续输入低频单音信号后,收音装置紧贴于待测扬声器的后腔的表面,并和固定于检测平台的待测扬声器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以在相对移动路径上设置的至少一个检测点进行收音;在收音装置和待测扬声器之间进行相对移动的过程中,音频分析装置对收音装置于检测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以获取检测点对应的声压级,并基于默认声压级阈值判断声压级是否异常;当音频分析装置判断任一个声压级异常时,记录异常的声压级及其对应的检测点;以及显示装置显示异常的声压级及其对应的检测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检测系统,其包括:隔声装置、检测平台、信号源、收音装置、音频分析装置和显示装置。隔声装置用于固定罩住待测扬声器的出声口;检测平台用于固定待测扬声器;信号源用于向待测扬声器持续输入低频单音信号;收音装置用于信号源向待测扬声器持续输入低频单音信号后,紧贴于待测扬声器的后腔的表面,并和固定于检测平台的待测扬声器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以在相对移动路径上设置的至少一个检测点进行收音;音频分析装置用于在收音装置和待测扬声器之间进行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对收音装置于检测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以获取检测点对应的声压级,并基于默认声压级阈值判断声压级是否异常;以及当判断任一个声压级异常时,记录异常的声压级及其对应的检测点。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异常的声压级及其对应的检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9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