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性DPF/GPF压差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5615.2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抒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晟动力技术(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3/00 | 分类号: | G01L1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dpf gpf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DPF/GPF压差传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连通颗粒滤清器的进气口,第二腔室连通颗粒滤清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二腔室上封闭有压力传感器,第三腔室上方封闭有盖子,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电晕针,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板,本发明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尾气进行电晕,并使污染物被吸附在空间较大的第二腔室内,避免污染物吸附在压力传感器上而影响其性能,提高整个压差传感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用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稳定性DPF/GPF压差传感器。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工业中,内燃机是重要的汽车动力源,燃料燃烧均会留下有害的残留物,为了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通常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排放部分放置捕集器,捕集尾气中的微小颗粒,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废气排放通道会随着捕集到颗粒的积聚而被渐渐堵塞,需要一个压差传感器将压力差信号送至ECU,ECU根据该压力差判断捕集器中颗粒的积聚程度,DPF和GPF排气压差传感器就是安装在大型卡车上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尾气颗粒捕集器前后通道的尾气压力差的产品。
由于DPF和GPF排气压差传感器需要在尾气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过滤器滤芯的堵死程度,直接影响压差传感器的性能。压差传感器用来测量微粒过滤器两端的压力差,通过差压传感器检测过滤器滤芯两端的压差,当压差高于设定的阈值时,就认为过滤器的滤芯达到了饱和甚至堵塞,ECU控制提高引擎温度,引擎排放出高温尾气以燃烧存储在过滤器的滤芯中的颗粒,完成过滤器滤芯的再生。
微粒过滤器的使用环境比较恶劣,尾气的特点是温度高、不纯净、有一定腐蚀性,因此对使用在此位置的压力传感器抵抗特殊颗粒性能的要求高,还需要有抵抗顽固的废气和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混合浓缩物的能力,对压差传感器的介质兼容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尾气进行电晕,并使污染物被吸附在空间较大的第二腔室内,避免污染物吸附在压力传感器上而影响其性能,提高整个压差传感器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DPF/GPF压差传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连通颗粒滤清器的进气口,第二腔室连通颗粒滤清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二腔室上封闭有压力传感器,第三腔室上方封闭有盖子,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电晕针,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向盖子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盖子上设置有向第二腔室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相互错开,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颗粒滤清器的进气口至压力传感器之间形成迷宫式气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第二腔室分隔为依次排列的A腔室、B腔室和C腔室,所述A腔室连通颗粒滤清器的进气口,所述电晕针位于B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分布于B腔室和C腔室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埋设在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对应B腔室和C腔室的内壁为粗糙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第二腔室内设置电晕针和吸附板,利用电晕针将污染物电晕并通过吸附板将污染物都吸附至空间较大的第二腔室内壁上,避免污染物到达并吸附在压力传感器上,保持压力传感器处的洁净,进而使得整个装置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在本发明中将第二腔室分割为三个腔室,使尾气进入后能够得到缓冲,避免尾气量过大而无法有效的拦截污染物,同时通过迷宫式气路能够采用阻挡式结构拦截较大颗粒的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稳定性DPF/GPF压差传感器的剖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晟动力技术(嘉兴)有限公司,未经凯晟动力技术(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5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