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3265.6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7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敏;章振宁;韦人伟;郑腾龙;程希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4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张宏闯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 基坑 坍塌 稳固 支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其支护锚杆依次穿过所述支护外钢板、支护槽钢后伸入基坑的坑壁内部,所述支护锚杆与所述支护外钢板之间设置有所述预紧固定头,所述预紧固定头能够对所述支护锚杆施加一预紧力,这样可以先利用预紧固定头进行预紧一定的预紧力,然后再在凹腔内设置膨胀剂,利用膨胀剂的膨胀来进一步增加支护锚杆的预紧力,有效提高锚固的预紧力,同时避免仅仅依靠预紧工具预紧对预紧固定头或者锚杆头产生损坏,可以有效的提高预紧力,保证预紧效果,提高支护能力,防止出现松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支护槽钢和外支护钢板的同时支护,有效提高支护效果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涉及基坑稳固支撑设备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基坑的支护处理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基本施工工序。而对于一些基坑尤其是软岩的基坑施工来说,仅仅依靠喷射混凝土以及支护网的方式进行支护,是很难达到所需强度的,很容易出现坍塌的问题,而普通的支护钢板与锚杆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由于锚杆的支护预紧力难以达到有效的平衡以及各个支护预紧点的均匀预紧,很容易出现局部预紧力不足或者局部预紧力过大的问题,同时,预紧力不足会导致支护松垮的问题,而预紧力过大则容易出现局部的预紧锚杆端部损坏的问题,影响支护可靠性与支护的效果,进而导致基坑的防护性能下降,影响安全施工的能力。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护外钢板、支护槽钢、支护锚杆和预紧固定头,其特征在于,待支护基坑的坑壁上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支护设置有所述支护槽钢,所述支护槽钢的外部支护挡设有所述支护外钢板,所述支护外钢板与所述支护槽钢之间构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开设在所述支护槽钢内,所述支护外钢板与所述支护槽钢上贯穿设置有多根所述支护锚杆,所述支护锚杆依次穿过所述支护外钢板、支护槽钢后伸入基坑的坑壁内部,所述支护锚杆与所述支护外钢板之间设置有所述预紧固定头,所述预紧固定头能够对所述支护锚杆施加一预紧力,所述凹腔内设置有膨胀剂,且所述膨胀剂是在所述预紧固定头对所述支护锚杆施加一预紧力后注入,进而通过所述膨胀剂的膨胀来进一步增加支护锚杆的预紧力。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支护锚杆采用支护锚索替代,伸入基坑坑壁内部的所述支护锚杆或支护锚索与基坑坑壁之间采用膨胀剂进行预先固定设置,所述支护槽钢与所述基坑坑壁之间喷涂有混凝土层或者防水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支护外钢板的朝向所述支护槽钢的一面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支护槽钢定位嵌设在所述定位卡槽内,所述支护槽钢为回字型结构,且所述支护槽钢的回字型的凹腔内设置有导流辅助板,所述导流辅助板能够对注入所述凹腔内的膨胀剂进行导流。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导流辅助板为弯折结构,且所述弯折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凹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凹腔的底壁之间不接触且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支护槽钢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膨胀剂注入口,所述膨胀剂注入口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支护槽钢的顶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凹腔连通的出气孔。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方法,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坑的坑壁上开设与相应的支护槽钢的外形尺寸相适配的嵌入槽,并在基坑的坑壁上开设多个锚固孔,在锚固孔内锚固好支护锚杆或者支护锚索;
(2)在基坑的外壁以及嵌入槽的槽壁上喷射至少一层混凝土层或者防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3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