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隐私安全的人脸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2256.5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政;赵伟;朱朝熹;陈志罡;卢健;黄宝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F21/6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隐私 安全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隐私安全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人脸注册阶段:采集人脸图像并提取人脸特征,并采用CKKS全同态加密算法加密人脸特征后得到源人脸模板;将源人脸模板存储在数据库中;人脸匹配阶段:采集待识别人脸图像并提取待识别人脸特征,并采用CKKS全同态加密算法加密待识别人脸特征后得到目标人脸模板;将目标人脸模板与数据库中的源人脸模板进行匹配。本发明采用CKKS全同态加密算法加密人脸特征,解决了人脸特征数据的隐私安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护隐私安全的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身份认证领域,人脸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具有传统密码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使用便捷、不可抵赖、难以伪造等,因此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随着人脸生物特征认证系统应用的逐渐深入,其本身所固有的一些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假人脸特征的攻击,人脸特征模板的丢失与重构攻击等等。为了解决人脸特征数据的隐私安全等问题,人们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类为以下四种:
1、生物特征密码系统。该方法将生物特征与密钥绑定,或者基于生物特征生成密钥。比较常见的是fuzzy commitment和fuzzy vault方案。这些方案使用纠错码来处理生物识别数据中的类内变化。但不能处理大的类内变化,导致了较低的识别性能。此外,纠错码要求生物识别特征向量必须是某种格式,如二进制字符串或整数向量(范围有限)等。这种量化方法通常容易造成信息的损失,从而降低了生物特征识别性能。
2、基于转换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一个转换函数将生物特征(例如人脸特征)转化为另外一个域的数据。该方法依赖于用户指定的密钥将生物特征数据变换到另外一个域。由于变换具有可逆的特性,使得该方法极大的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此外,该方法还可以使用非可逆变换进行转换,但是识别时会带来极大的性能开销。
3、混合方法。该方法将上述生物特征密码系统与转换的方法结合使用。由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将生物特征随机转换为一个二进制码,而且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没有任何隐私保护,因此会导致生物特征的泄露。
4、同态加密方法。该方法采用同态加密将生物特征加密后存储。识别时将采集的生物特征加密后与保存的生物特征模板(密文)进行比对。最早人们提出使用单同态加密方法保护生物特征模板,由于识别时需要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多次通信导致效率不高。随后人们提出使用部分同态加密方法保护生物特征模板。但是这些方法只能针对二进制生物特征数据的形式,例如指纹或者虹膜,无法应用于人脸这种实数型数据。最近人们提出使用全同态加密解决人脸模板的保护,但是这些方法要么效率不高要么依然需要将人脸数据整型化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保护隐私安全的人脸识别方法,以解决人脸特征数据的隐私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护隐私安全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人脸注册阶段:采集人脸图像并提取人脸特征,并采用CKKS全同态加密算法加密人脸特征后得到源人脸模板;将源人脸模板存储在数据库中;
人脸匹配阶段:采集待识别人脸图像并提取待识别人脸特征,并采用CKKS全同态加密算法加密待识别人脸特征后得到目标人脸模板;将目标人脸模板与数据库中的源人脸模板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注册阶段包括如下步骤:
S11,采集人脸图像;
S12,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
S13,对预处理后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
S14,对提取的人脸特征进行归一化;
S15,采用CKKS全同态加密算法生成用户的公钥和私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2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