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测试用CAN总线-以太网数据转换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0054.7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4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石灵丹;匡鹏;高红星;项思源;陈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测试 can 总线 以太网 数据 转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测试用CAN总线‑以太网数据转换装置,包括双向转换装置以及与双向转换装置连接的供电电源、以太网接口和CAN卡,所述的双向转换装置由通讯参数配置模块、CAN数据解析模块、CAN数据收发模块、数据映射封装模块和UDP数据收发模块组成,所述的CAN卡有多个,分别通过PCI总线或USB总线连接双向转换装置,CAN卡连接CAN通讯用航插;还公开了其数据双向转换方法;本发明能满足客户不断增加且变化的CAN采集及控制设备数据处理需求,从而大大提高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软件灵活扩展性,降低大量此类集成设计的开发及硬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测试中多路CAN总线与以太网数据双向转换装置,以及其数据双向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过程中,充放电测试设备经常要与电池管理系统(BMS、BMU)及其它第三方采集或者控制设备通讯,如图1所示,而这些设备尤其是动力电池、新能源车企的相关设备绝大多数采用CAN通讯方式来收发数据,设备众多,且波特率不一致,很难集成到一个CAN网络。
一般解决办法是在充放电测试设备中在底层控制电路板端扩展CAN端口,但是由于控制电路板扩展CAN端口是非常有限的,一般的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扩展集成第三方CAN总线设备架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不同波特率及设备类型,协议类型进行分类扩展CAN口,不断新增CAN卡来进行数据收发和集成。
但是测试设备的底层控制电路板扩展CAN端口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当集成的第三方CAN总线设备超过一定数量时,会出现扩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满足有限扩展前提下充放电测试设备尽可能多的集成多路CAN端口的数据并行收发处理需求,是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有限的CAN端口数据收发的扩展限制,提出一种电池测试中CAN总线与以太网数据多路双向转换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测试用CAN总线-以太网数据转换装置,包括双向转换装置以及与双向转换装置连接的供电电源、以太网接口和CAN卡,所述的双向转换装置由通讯参数配置模块、CAN数据解析模块、CAN数据收发模块、数据映射封装模块和UDP数据收发模块组成,所述的CAN卡有多个,分别通过PCI总线或USB总线连接双向转换装置,CAN卡连接CAN通讯用航插,预留部分足够待扩展CAN设备的通讯接头,以太网网络接口,供电电源接口。
所述的一种电池测试用CAN总线-以太网数据转换装置,添加或者扩展的CAN卡支持并不限于国产周立功或进口Vector公司的USB、PCI等接口的CAN通讯卡。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电池测试用CAN总线-以太网数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双向转换装置中按需添加或者扩展CAN卡;
步骤2,在双向转换装置中添加通讯参数配置软件模块、CAN数据解析软件模块、CAN数据收发软件模块、数据映射封装软件模块和UDP数据收发软件模块;
步骤3,给供电电源上电;
步骤4,运行相关软件模块,在通讯参数配置软件模块的软件模块中配置所有扩展的CAN卡的CAN通讯参数list表;
步骤5,启动初始化程序,初始化并启动CAN及UDP的收发线程;
步骤6,启动通讯参数配置模块,不断检测接收各个在线的CAN端口的数据并解析数据,按照规则封装并打包数据装载进以太网发送缓存区,根据CAN通讯参数list表通过UDP方式发送至不同目标ip及目标端口;
步骤7,不断检测接收UDP数据并解析数据,按照规则封装并打包数据装载进CAN发送缓存区,根据CAN通讯参数list表通过CAN通讯以不同波特率发送至不同目标的CAN卡设备的不同CAN端口。
步骤8,基于以上流程,完全实现CAN总线与以太网数据多路双向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00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