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的精细化机械分选及回收资源的综合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9399.0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2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艳;朱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15/00 | 分类号: | B07B15/00;B03B7/00;B03B9/06;B09B3/35;B09B5/00;B09B10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合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1 | 代理人: | 刘洁 |
地址: | 5106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精细 机械 分选 回收 资源 综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的精细化机械分选及回收资源的综合处理方法,包括可回收物分选和干垃圾分选步骤,可回收物分选步骤中利用滚筒筛和智能机器人分选出塑料瓶类、金属类、玻璃瓶类和纺织类物料,剩余的含有纸类和塑料类的混合物料依次通过选择性破碎装置和综合分选机的处理,从而将纸浆和塑料类物料分离出来;干垃圾分选步骤中,干垃圾依次通过选择性破碎装置和综合分选机的一次性处理,能够快速地将纸浆、塑料类物料和无机物三者分离。本发明将可回收物垃圾和干垃圾中具有可回收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快速、精细化分选,提高了资源化利用率,简化了工艺步骤,能耗低,使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成本得以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的精细化机械分选及回收资源的综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我国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四分法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又称“干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因此,可回收物实际是各种可再生资源的混合物,如需实现资源化利用,收集后仍然需要进行二次分类后,再进入不同的产业领域进行预处理使用。目前,针对可回收物主要采用收运后集中进行人工分拣为主、机械分拣为辅的方式,而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对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纺织品类和玻璃类的分选仍然是简单分选为主,即这种方式仅仅是针对可回收物中不同种类物质的再生属性进行简单分选归类,不仅分选效率低,而且分类后仍是混合垃圾,各类物质进入产业链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精选,尚不能实现精准化细分。
另一方面,除了可回收物,干垃圾中还有大量受污染的餐盒、塑料袋、纸类包装物等,例如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卖、一次性包装餐盒等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塑料及纸类包装物大多原生产品质量好,但由于包装过程中被污染,无法作为可回收物直接作为资源回用,大都被归入干垃圾中直接焚烧,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据统计,我国各级城市生活垃圾中,各种纸类和塑料类垃圾的比例不低于20%,通过垃圾分类后,这部分物质主要在干垃圾中,并且在干垃圾中占比达到50%以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60%左右。
此外,现有技术中对分类后的混合垃圾往往需要采用多台高能耗的设备经过复杂的多道工序处理,特别是纸类物料的处理需要经过人工拣选、风选、磁选、固液分离、沉淀处理等多道筛分工序后,再进一步通过高能耗的水力碎浆机、打浆机等设备进行破碎打浆处理,这些均造成设备投入大、占地面积广、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从而使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过高,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良好地推广应用。
因此,对于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如何将大量的可回收物以及干垃圾中具有可回收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快速、精细化分选出来,以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并能够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实现产业化应用是目前迫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的精细化机械分选及回收资源的综合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可回收物垃圾和干垃圾中具有可回收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快速、精细化分选,提高了资源化利用率,简化了工艺步骤,使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成本得以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的精细化机械分选及回收资源的综合处理方法,包括可回收物分选和干垃圾分选步骤,所述可回收物分选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将收集的可回收物拆包后,送入孔径为5~20cm的滚筒筛进行一次筛分,筛分后得到筛上物和筛下物;
步骤A2、将所述筛下物送入智能机器人,分选出塑料瓶类、金属类、玻璃瓶类物料以及其他物料;
步骤A3、将步骤A2分选出的其他物料与所述筛上物合并后,送入智能机器人,将其中的纺织类物料分选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9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