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感支付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4453.2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炯;胡凯乐;邢培康;何子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2 | 分类号: | G07B15/02;G08G1/017;G06Q20/38;G06Q20/40;G06V20/62;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付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程序 产品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感支付方法,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可用于金融领域的无感支付。该无感支付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车辆无感支付标签信息,当前车牌信息,以及当前车辆外观信息;基于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所述当前车牌信息,所述当前车辆外观信息以及预设的风险控制模型判断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基于所述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及预设的支付控制模型确定支付流程,其中,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至少包括基于协议信息记录的车牌信息以及基于协议信息记录的车辆外观信息,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为加密信息。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无感支付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金融领域,具体涉及金融领域的支付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感支付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当前停车场无感支付场景,大多可通过与客户签订协议,通过协议签订的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与车牌号绑定,进一步实现停车场场景的无感支付功能。随着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的逐步推广,基于电子标识进行车辆无感支付签约及通行成为新的趋势。在车辆通行时,通过停车场摄像头、汽车电子标识识别设备综合判断车辆身份后放行,可以一定程度提升无感支付的安全性。
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汽车电子标识由于涉及相对复杂的技术,较为严格的管理要求,以及较高的制作维护和管理成本,目前仅在部分城市推行。尚未达到广阔覆盖各大中小城市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虽然现有技术中电子标识技术的使用提升车辆无感支付的安全性。但仍然无法在车辆存在不同的风险异常情况时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措施,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用性和安全性高的无感支付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感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当前车辆无感支付标签信息,当前车牌信息,以及当前车辆外观信息;基于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所述当前车牌信息,所述当前车辆外观信息以及预设的风险控制模型判断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基于所述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及预设的支付控制模型确定支付流程,其中,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至少包括基于协议信息记录的车牌信息以及基于协议信息记录的车辆外观信息,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为加密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无感支付标签通过如下方法获得:采集用户信息,基于所述用户信息生成停车无感支付协议,其中,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车牌号码和车辆外观照片;基于所述停车无感支付协议生成协议信息,所述协议信息包含协议号码,所述协议号码与所述无感支付协议唯一对应;基于所述协议信息获取无感支付标签信息;基于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进行加密;基于加密后的无感支付标签信息生成所述无感支付标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无感支付标签包含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加密芯片中的一种,所述加密后的无感支付标签信息记录于所述二维码、所述条形码,或所述加密芯片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加密芯片包括NFC芯片或RFID芯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的加密算法包含国密算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判断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包括:判断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所述当前车牌信息和所述当前车辆外观信息的持有及匹配情况;基于预设的风险控制模型,以及所述无感支付标签信息,所述当前车牌信息和所述当前车辆外观信息的持有及匹配情况判断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支付流程包括正常支付,经用户确认后支付,或拒绝支付保留证据中的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确定支付流程后,在确定支付流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当前车辆的风险等级、支付流程,以及预设的通知控制类型发送支付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4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