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火炉烟气脱硝智能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0701.6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8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田维太;田月;李彦兴;马晓然;曹树余;周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林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0 | 分类号: | B01D53/30;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林安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胜利***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炉 烟气 智能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提出了退火炉烟气脱硝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中心控制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尿素喷射控制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与中心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尿素喷射控制单元与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尿素喷射控制单元包括喷嘴控制电路,喷嘴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晶体管Q2,晶体管Q2的门极连接中心控制单元输出的PB_PWM信号,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串联喷嘴电磁阀YV1后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感L1连接电源VBAT。中心控制单元读取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烟气参数信息,通过喷嘴控制电路,使喷射的尿素水既不会过高又不会过低,确保经过SCR处理器处理后的烟气能够精准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退火炉烟气脱硝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退火炉是由专门为加热半导体晶片而设计的设备,其包括加热多个半导体晶片以影响其电性能。退火炉一般使用天然气或焦炉煤气作为燃料,与空气合理配比后在辐射管内燃烧,同时煤气燃烧后排放烟气。为防止锅炉内煤燃烧后产生过多的NOx污染环境,应对煤气进行脱硝处理。
一般采用向排出的烟气中通入还原剂NH3进行处理,NH3与烟气混合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NO2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和H2O,排出N2,多余的NH3也被氧化为N2,将烟气中的NOx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还原剂含量较少,会导致烟气脱硝的不完全,影响脱硝效果,还原剂含量较高,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
为了使排放烟气NOx含量达标,需要定期调整还原剂的喷射量。现有技术中,通常做法为根据人工对反应前后烟气取样检测结果,来调整还原剂的喷射量,但是这种方法时效性不好,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退火炉烟气脱硝智能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退火炉烟气脱硝人工成本高,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退火炉烟气脱硝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SCR反应器,所述SCR反应器的第一端通过入口管道连接退火炉的烟气出口,第二端通过出口管道连接烟囱,
控制系统包括中心控制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尿素喷射控制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与中心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尿素喷射控制单元与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内的烟气信号,所述尿素喷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尿素喷射装置,所述尿素喷射控制单元包括喷嘴控制电路,
进一步,所述喷嘴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晶体管Q2,所述晶体管Q2的门极连接所述中心控制单元输出的PB_PWM信号,所述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串联喷嘴电磁阀YV1后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感L1连接电源VBAT。
进一步,所述喷嘴控制电路还包括脉宽调制芯片U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和晶体管Q1,
所述脉宽调制芯片U1的输入管脚Vi连接电源BAT,所述脉宽调制芯片U1的电压反馈管脚VFB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中心控制单元输出的PB_CUT信号,所述脉宽调制芯片U1的输出端OUT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门极,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阴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接地。
进一步,所述尿素喷射装置包括尿素罐、空压机、融合腔和喷嘴,所述尿素罐通过尿素管道和融合腔连通,所述空压机通过空气管道和融合腔连通,所述融合腔通过喷射管道连接喷嘴,所述尿素管道上设有喷射泵,所述空气管道上设有空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林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林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0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急救用肢体固定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