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煤粉管道可调缩孔的流场均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0359.X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锋;王慧青;徐远纲;黄钢英;赵永坚;薛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D1/02 | 分类号: | F15D1/02;F15D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管道 可调 缩孔 流场均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煤粉管道可调缩孔的流场均布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心处的中心钝体,以及由外至内设置在壳体与中心钝体之间的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第三导流环,且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第三导流环通过支撑肋和壳体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中心钝体包括唇形钝体以及设置在唇形钝体周向上的环形叶片,所述壳体沿轴向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第三导流环、中心钝体以及壳体之间形成多层环形气流通道。本发明能够改善一次风管可调缩孔之后气流的分布特性,提高气流分布均匀性,在现有实际条件下能够满足测试要求,从而提升测试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煤火力发电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粉管道可调缩孔的流场均布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风速对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各层一次风速偏差较大会造成炉内火焰偏斜、炉膛热负荷不均、受热面超温、水冷壁结焦等一系列问题,一般在新建机组调试期间或锅炉检修前后都需要进行一次风速调平试验,因此,一次风速测量的准确性对保证锅炉运行状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测量一次风速,常用的一次风速测量主要采用的是依据电力行业标准DL/T 467加工设计的毕托管或靠背管等,将毕托管或靠背管一端伸入一次风管内,另一端连接微压计,按照等截面网格法逐点测量,最后求取平均风速。该方法较易实现、稳定性高,但该方法对测点的位置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按照GB/T10184对测量界面的推荐,要求测量界面前(上游)直管段长度L1约为8~10倍管道当量直径,要求测量界面后(下游)直管段长度L2约为1~3倍管道当量直径,由于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为了节省投资费用,占地相对较小,空间布局设计相对紧凑,很难满足标准对测点位置的要求。另外,对于安装了可调缩孔的一次风管而言,由于可调缩孔的节流干扰作用,其之后的气流分布十分紊乱,很大程度上造成一次风速测试的精确度降低,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改善一次风管内部气流的均匀性、提升测试精度、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测试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煤粉管道可调缩孔的流场均布装置,其能够改善一次风管可调缩孔之后气流的分布特性,提高气流分布均匀性,在现有实际条件下能够满足测试要求,从而提升测试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适用于煤粉管道可调缩孔的流场均布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心处的中心钝体,以及由外至内设置在壳体与中心钝体之间的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第三导流环,且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第三导流环通过支撑肋和壳体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中心钝体包括唇形钝体以及设置在唇形钝体周向上的环形叶片,所述壳体沿轴向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唇形钝体为弧形导流体,弧形导流体内部通流部分成锥形,其进气口的直径小于出气口的直径,弧形导流体的通流部位设有耐磨层,耐磨层围绕通流口覆盖一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弧形导流体为匹配煤粉管道可调缩孔内部双芯板闭合形成的弧形豁口。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环形叶片能够根据气流大小自适应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环形叶片采用叶片状耐磨轻质钢带,所述叶片状耐磨轻质钢带通过弧形合页与唇形钝体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第三导流环等间距设置在中心钝体外周,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第三导流环、中心钝体以及壳体之间形成多层环形气流通道,所述多层环形气流通道均设有耐磨层。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第三导流环采用耐磨钢板,其通过支撑肋和壳体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0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