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37754.2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4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辉;田成钰;徐鹏程;俞水情;张文成;王阳;周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F17D1/14;F17D3/01;G05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控制 真空 深井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真空泵、安装于真空深井内的潜水泵、电动三通转向阀、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以及控制器,电动三通转向阀具有三个接口,其中,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真空泵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潜水泵连接,第三接口作为真空吸管口,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高于所述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设置,控制器根据水位高低对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导通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或者导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将真空泵与潜水泵进行一体化设计,控制器根据水位控制计进行逻辑判断,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真空深井工作,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降水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真空深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土体疏水、降水的装置。目前真空深井基本采用井管内设置一台潜水泵和一根真空吸管组成,潜水泵和真空吸管是两套独立的装置,真空吸管由井管外地面上安装的真空泵提供吸力。真空吸管在井管内形成负压,使得井管外土体内自由水加速向井管内汇聚;真空吸管原则上不能吸到井管内水,否则会引起井管内真空负压值下降,影响真空深井降水效果。真空泵工作时需保持泵内有一定注水量,因而需要进场停泵进行加水作业。深井管内汇聚而来的水,靠井管内设置的潜水泵进行抽水;由于潜水泵在干抽状态下会引发泵体损坏,因此井管内有水时需要人员开启潜水泵抽水,水抽干后需由人员关闭潜水泵。
基于上述传统真空深井的工作原理,潜水泵开启、关闭需要人员24小时进行巡视,一旦井管内汇聚水不能及时排出,真空管吸水后,真空深井的降水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阶段性注水作业,不仅影响真空泵需临时停泵,同时还需人工进行注水操作。同时,真空深井内存在潜水泵的排水管和真空吸管两根管子,对真空深井的密闭性存在一定程度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真空深井的上述弊端,将真空泵与潜水泵进行一体化设计,控制器通过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进行逻辑判断,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真空深井工作,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安装一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所述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包括真空泵、潜水泵、电动三通转向阀、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以及控制器,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以及潜水泵由上至下一次设置于真空深井内,所述真空深井设置于钻孔内,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具有三个接口,其中,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真空泵连接,第二接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潜水泵连接,第三接口作为真空吸管口,所述第二管道沿着真空深井竖向设置,所述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以及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且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高于所述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设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所述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以及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通讯连接;
控制器根据水位高低对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电动三通转向阀关闭第二接口并导通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或者关闭第三接口并导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
优选的,在上述的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中,当井内水位低于潜水泵关闭水位控制计时,电动三通转向阀自动关闭与潜水泵的连接口,同时潜水泵关闭;同时真空泵保持工作状态,将第一管道内水真空吸出后,继续维持井内负压。
优选的,在上述的全自动控制式真空深井装置的使用方法中,当井内水位上升至潜水泵启动水位控制计时,电动转向阀自动关闭真空吸管口,避免负压继续增长引起水位继续升高;潜水泵工作,进行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