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7730.7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2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姚玮;方圆;张岚;张正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A63B2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曹昆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康复训练 装置 | ||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定位板固定在传送带的外带面上;支撑滚轮嵌设在传送带内;驱动丝杆嵌设在升降板内,驱动丝杆上的丝母与活动板下表面上的滑块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嵌设在升降板的右侧壁内;剪叉伸缩杆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两侧,剪叉伸缩杆一侧的支杆旋接在底板以及升降板上;连接件旋接在剪叉伸缩杆一侧的上下两个支杆上,下侧的连接件与升降机构连接;扶手固定在活动板前后两侧的内壁上;调节限位机构设置于底板内,调节限位机构与左侧的驱动轮连接;手臂锻炼机构设置于活动板的上方,可实现患者四肢的活动,同时属于患者主动施力,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且可对患者施力的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情况的患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等,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肢体不灵敏或偏瘫等症状,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疾病带来的后遗症,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为了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对患者四肢的锻炼提高康复效果,目前的康复训练多由医护人员搀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给医务工作带来了负担,通常的机械化的康复训练装置由电机或气缸驱动使用,只需将患者的四肢放置在往复运动的支架上,即可实现患者四肢的活动,不属于患者主动施力,从而降低了训练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可实现患者四肢的活动,同时属于患者主动施力,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且可对患者施力的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情况的患者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转动轮、升降板和活动板,所述的底板上表面的中心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左侧呈敞口式结构,该凹槽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两侧的转动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凹槽的前后两侧壁旋接,凹槽的内部设有传送带,该传送带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在左右两侧的驱动轮上,传送带的上侧设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上侧设有活动板,活动板和升降板均呈“U”形设置,且活动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升降板上;它还包含:
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为数个,且其等距固定在传送带的外带面上;
支撑滚轮,所述的支撑滚轮为数个,且其从左至右等距嵌设在传送带内,支撑滚轮前后两侧的转动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凹槽前后两侧的内壁旋接,支撑滚轮外环壁的上侧抵触在传送带的内顶面上;
驱动丝杆,所述的驱动丝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升降板的前后两侧边内,驱动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升降板的两侧壁旋接,前后两个驱动丝杆的右端通过转动轮副连接,该转动轮副嵌设在升降板的右侧内,驱动丝杆上的丝母与活动板下表面上的滑块固定连接;
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嵌设在升降板的右侧壁内,驱动电机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嵌设在升降板右侧壁的中心内,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轮副的转动轴连接;
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
剪叉伸缩杆,所述的剪叉伸缩杆为四个,同一侧的两个剪叉伸缩杆分别对应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两侧,剪叉伸缩杆远离于升降机构一侧的支杆分别通过铰接座旋接设置在底板以及升降板上;
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为八个,且其分别两两对应通过螺栓旋接在剪叉伸缩杆相邻于升降机构一侧的上下两个支杆上,下侧的连接件滑动设置在底板上表面上的滑槽内,且其与升降机构连接;
扶手,所述的扶手为两个,且其均呈“U”形设置,两个扶手分别设置于活动板内部的前后两侧,扶手的两侧边分别固定在活动板前后两侧的内壁上;
调节限位机构,所述的调节限位机构设置于底板内,且调节限位机构与左侧的驱动轮相抵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