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系针状焦原料深减压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36737.7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峰;任晶;徐明;张可意;徐仁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3/00 | 分类号: | C10G53/00;C10B5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鼎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5 | 代理人: | 段新颖 |
地址: | 12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状 原料 减压 预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系针状焦原料深减压预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炉,减压塔,减压汽提塔,一线油出系统,二线油出系统,三线油出系统,顶污油出系统,沥青油出系统,油浆换热系统,所述减压塔从上到下依次与顶污油出系统、一线油出系统、减压汽提塔、沥青油出系统相连;所述减压汽提塔上半部与二线油出系统相连,下半部与三线油出系统相连;所述换热系统与各个换热器相连。本发明提供的油系针状焦原料深减压预处理系统将原料油浆深减压分离为一线油、二线油和三线油,实现了油浆的多级分离,组分更加简单,有利于进行后续的焦化处理,得到质量更高的针状焦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状焦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系针状焦原料深减压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针状焦是一种高性能的炭材料,其表面线条清晰,破碎后为长方条状片,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纤维结构,具有热膨胀系数小,石墨化程度高,耐热耐腐蚀,各向异性程度高等优异特点,广泛用于高功率(HP)和超高功率(UHP)石墨电极、特殊功能材料及其复合碳材料等领域。
针状焦根据生产原料不同可分为煤系针状焦和石油针状焦两种类型,一般来说,石油针状焦的性能相比煤系针状焦更优越,石墨化程度更高,生产的电极材料的导电能力更强。石油针状焦的原料要求为短侧链多环芳烃含量高、胶质沥青含量低,催化油浆富含短侧链稠环芳烃,是油系针状焦的优良原料之一。但是催化油浆的成分复杂,馏程范围宽,既有较轻的小分子物质,也有分子量大的稠环芳烃,在炭化的过程中,小分子或溢出体系或产生液相流动相,小分子物质中烷烃含量高,加快反应剧烈程度,不利于中间相的扩展,稠环大分子需要更高的温度下反应,容易聚集成大的焦化颗粒,因此需要对催化油浆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油浆中不利于成焦反应的轻组分以及大分子物质,使油浆剩余组分更利于针状焦的生成。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为减压蒸馏工艺,催化油浆经过减压蒸馏装置除去固体颗粒和油渣质后,抽提出芳烃组分,作为生产针状焦的原料。
中国专利CN201711118959.5公开了一种优质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原料油经过减压蒸馏装置得到轻、重馏分油,先将轻馏分油经过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焦炭塔进行充焦,然后再将加热炉进料切换为重馏分油继续对焦炭塔充焦。
中国专利CN201510340928.9公开了一种油浆生产针状焦原料的方法,将原料油浆进入减压蒸馏单元进行减压蒸馏,分离出轻质油组分、中段油组分和尾油组分,中段油组分进入静电固液分离单元进行静电固液分离,除去残余的固体微粒,得到精制中段油,进入抽提单元进行溶剂抽提,得到针状焦原料。
中国专利CN201310353779.0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针状焦催化油浆预处理方法,通过减压蒸馏,侧线抽出获得芳烃含量质量百分比在85%以上,初馏点为350℃的用于生产针状焦的组分用作针状焦原料。
为中国专利CN201810504927.7公开了一种利用催化油浆过滤生产针状焦原料油的处理工艺及其系统,采用过滤-减压蒸馏法对催化油浆进行预处理,分离得到饱和烃为主的上段油、以多环芳烃和少量稠环芳烃为主的中段油、以胶质和沥青质为主的下段油,将多环芳烃和少量稠环芳烃为主的中段油作为针状焦原料。
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心大多将减压蒸馏的中段油作为针状焦的生产原料,然而,中段油仍是多种馏分的混合物,需进一步分离,才能得到更高质量的针状焦产品,同时,现有技术条件还存在着能耗大,蒸汽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油浆进行多级分离、蒸汽生产成本低的油系针状焦原料深减压预处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系针状焦原料深减压预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炉,减压塔,减压汽提塔,一线油出系统,二线油出系统,三线油出系统,顶污油出系统,沥青油出系统,油浆换热系统,
所述加热炉与减压塔相连,用于对换热后的油浆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6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