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插座和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5662.0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洪辉旭;钟文强;吴春林;张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柯瑞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插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插座模块和电路板,插座模块包括安全门,当插头插入时,可对安全门施加推力并使安全门位移;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器模块、安全门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路通断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根据安全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安全门的位移情况确定插头是否插入;当检测到插头插入时,微控制器模块控制电路通断模块接通插头所在的电路并在预设时间后分断电路;微控制器模块根据接通和分断电路后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待充电设备的无线信号确定待充电设备的身份信息。本发明充电插座可以自动识别电动车的身份信息,通过识别后接通电路开始充电,实现自动化充电,简化用户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和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当车主主要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时,通常需要一个验证过程,采用的是二维码扫码验证,具体流程是用户将充电器的输出端插上电瓶充电口,输入端即插头插上充电桩的充电插座,然后用手机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连接服务器,通过一系列略繁琐的操作后,服务器发送信息给充电桩,充电桩才接通电路开始充电,费用充电前后支付均可。对于车主来说,扫码充电一次两次还好,如果电动车使用频繁,每次都要扫码充电还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耽搁时间。
未来电动车充电的趋势肯定是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也即用户插上插头后充电桩就可以直接给电动车充电而无需车主其他额外操作,但是智能自动充电的关键技术在于要解决如何自动识别插上充电桩准备充电的电动车的身份信息这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插座和充电桩,可自动检测插头插入以及识别充电车辆的身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充电插座,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插座模块和电路板,插座模块包括安全门,当插头插入时,可对安全门施加推力并使安全门位移;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的安全门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路通断模块,安全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安全门的位移情况;微控制器模块根据安全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安全门的位移情况确定插头是否插入;当检测到插头插入时,微控制器模块控制电路通断模块接通插头所在的电路并在预设时间后分断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讯,微控制器模块根据接通和分断电路后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待充电设备的无线信号确定待充电设备的身份信息。
一种优选的方案,当二插插头插入时,可对安全门施加推力并使安全门向第一方向位移;当三插插头插入时,可对安全门施加推力并使安全门向第二方向位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安全门检测模块包括固定在安全门上的信号发射传感器以及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信号接收传感器;信号接收传感器可接收信号发射传感器产生的信号且该信号可随着安全门的移动而变化,微控制器模块根据信号接收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变化情况确定安全门当前所处位置,进而确定插头是否插入以及插入插头的类型。
优选的,信号发射传感器为磁性件,信号接收传感器为磁敏传感器;微控制器模块根据磁敏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变化确定安全门当前所处位置。
优选的,信号发射传感器为光电发射传感器,信号接收传感器为光电接收传感器;微控制器模块根据光电接收传感器检测到的光电强度变化确定安全门当前所处位置。
另一种优选的方案,当二插插头插入时,可对安全门施加推力并使安全门向第一方向位移;当三插插头插入时,可对安全门施加推力并使安全门向第二方向位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安全门检测模块包括可检测与安全门之间距离的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可随安全门的位移变化而变化,微控制器模块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变化确定安全门当前所处位置,进而确定插头是否插入以及插入插头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柯瑞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柯瑞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5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