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3209.6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2 | 分类号: | B01J19/12;B01J3/03;C08G63/78;C08G63/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徐云军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脂肪酸 改性 聚酯树脂 合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及合成方法,涉及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市面上的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物料通过重力排出时,较为缓慢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缓冲的排出会造成物料的固相吸附在合成装置内壁的问题。所述内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虹吸出料机构,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虹吸出料机构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挡板,所述引流挡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引流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充气机构的内侧设置有充气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及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是由二元醇或二元酸或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聚酯树脂分为饱和聚酯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颜填料、引发剂等助剂组成。胶粘剂粘度小、易润湿、工艺性好,固化后的胶层硬度大、透明性好、光亮度高、可室温加压快速固化、耐热性较好,电性能优良。缺点是收缩率大、胶粘韧度不高,耐化学介质性和耐水性较差,用于非结构胶粘剂。主要用于胶粘玻璃钢、硬质塑料、混凝土、电气罐封等。近年来,围绕改性聚酯树脂合成的研究较多,但多采用外添加方式,改性效果不明显,而且易迁移,耐久性不好。以修饰主链的方式对改性聚酯树脂进行性能改性研究的报道较少。C36二聚脂肪酸简称二聚酸,由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或不饱和脂肪酸酯通过 Diels-Alder反应合成,是一种可再生的重要的含长亚甲基链的油脂化学品,可用于合成不饱和聚酯,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合成装置。最简单的就是一套回流装置,用于常压反应,复杂的还有高压反应釜,用于高压条件下反应。
目前市面上的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在合成时大多通过下方出料管进行合成成分的排出,但通过重力排出时,较为缓慢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缓冲的排出会造成物料的固相吸附在合成装置内壁,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及合成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及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面上的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物料通过重力排出时,较为缓慢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缓冲的排出会造成物料的固相吸附在合成装置内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聚脂肪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装置,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虹吸出料机构,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虹吸出料机构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挡板,所述引流挡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引流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充气机构的内侧设置有充气垫。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中心位置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外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板片搅拌桨,所述板片搅拌桨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三叶片螺旋式搅拌桨。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上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外壳体下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虹吸出料机构的外端设置有外引流管,所述外引流管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内引流管,且内引流管的上端与外引流管相贯通,所述外引流管的下端与内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内引流管与出料管相贯通。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引流挡板滑槽,所述引流挡板与引流挡板滑槽滑动设置,且引流挡板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与外引流管相贴合,所述升降机构与外引流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的外端设置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与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与充气垫外壁相贴合,所述充气垫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固定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