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2362.7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1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州县绿环茯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尹锋 |
地址: | 4184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麻 林下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属于天麻栽培技术领域,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场:选含沙的黄埌坡地或含腐殖质的黑埌土坡地为种植场地;S2、开窑种麻:在选好的种植场地挖麻窑,麻窑沿着坡面挖设;S3、垫膜:将黑色塑料膜剪裁成与麻窑尺寸相适配的两张,然后将其一边分别压在麻窑底部两侧;S4、菌材培养:进行固定菌床培养密环菌菌柴,在菌柴四周砍出鱼鳞口,然后用细土填埋,浇透水,然后将麻窑两侧的黑色塑料膜分别盖于麻窑表面;S5、下种:在麻窑内下天麻种或选择有性繁殖播种,然后在窑面上方设置拱棚,并将麻窑两侧的黑色塑料膜盖设在拱棚两侧及上方。本发明具有旱涝保收、生长良好、经济收益较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麻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
在当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今天,连续几十天下雨,或连续上百天高温干旱已成为常态。据调查,不管是在海拔300-500m,还是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地种植天麻,当遇到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时,会造成严重烂麻现象。种麻人有种无收,多种少收,致使好多人都不敢继续种植天麻了。
为了改变林下种麻旱涝保收,让种麻人不再是看天吃饭,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具有旱涝保收、生长良好、经济收益较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场
选海拔为800-1800m,土层厚度在1m以上,林荫地,年平均温度为12-20℃,含沙的黄埌坡地或含腐殖质的黑埌土坡地为种植场地;
S2、开窑种麻
在选好的种植场地挖长1-2m,宽80cm,深30cm的麻窑,麻窑沿着坡面挖设,以使麻窑一端高,一端低;
S3、垫膜
将黑色塑料膜剪裁成与麻窑尺寸相适配的两张,然后将其一边分别压在麻窑底部两侧,留出70cm宽在麻窑外部;
S4、菌材培养
按常规操作进行固定菌床培养密环菌菌柴,若菌柴直径低于10cm,则横放于麻窑内;若菌柴直径超过10cm,则将菌柴锯成20cm的长木段,按间隔10cm距离竖放于麻窑内;在菌柴四周砍出鱼鳞口,然后用细土填埋,浇透水,然后将麻窑两侧的黑色塑料膜分别盖于麻窑表面;
S5、下种
当密环菌从新柴上长出密环菌白色芽头后,在麻窑内下天麻种或选择有性繁殖播种,然后在窑面上方设置一个高30cm的拱棚,并将麻窑两侧的黑色塑料膜盖设在拱棚两侧及上方,拱棚上方黑色塑料膜接口处用夹针夹住。
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5中,有性繁殖播种时,播种两层,并在上面盖10cm厚的细土,面上撒一层枯枝落叶,用喷雾器洒水,打湿窑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雾器包括喷雾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喷雾器本体相对两侧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将所述喷雾器本体进行支撑。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容纳箱、调节机构和支撑块;
所述容纳箱固定在所述喷雾器本体相对两侧的外部,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容纳箱下方,所述容纳箱通过所述支撑块支撑在地面或基础平面上,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容纳箱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块的上下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州县绿环茯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靖州县绿环茯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23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