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电机组间冷塔防冻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2212.6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1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才;胡蓉;周慧;罗仁强;周宏贵;闵怡;任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48;G06F16/22;G06F16/25;G06N20/20;G06N5/0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西科泰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36 | 代理人: | 韦京华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火电 机组 间冷塔 防冻 预警 方法 | ||
1.基于大数据的机组间冷塔防冻预警方法,包括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扇区防冻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扇区防冻预警方法的步骤如下:
1)历史数据采集与存储;
2)特征参数处理;
3)样本数据筛选;
4)扇区壁温极小值预测;
5)扇区出水温度预测;
6)扇区防冻预警实时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机组间冷塔防冻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基于数据采集程序包从电厂SIS实时数据库采集间冷塔运行相关参数在近一年的冬季工况历史数据,冬季工况的采集时间段根据当底气候的自然月进行设定,采集间隔设置为1-5分钟,间冷塔运行相关参数包括:机组负荷、循环水泵电流、环境温度、风速、风向、各扇形段百叶窗开度等,历史数据采集样本量规模可自行设置,保证所有采集参数采集的同时性和连续性,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源”组件进行历史数据读取,基于“多源合并”组件将历史数据进行合并,且以parquet格式存储在大数据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机组间冷塔防冻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a)间冷塔各扇区额壁温极小值计算:利用“列间统计”组件实现对各扇区的多个壁温测点数据的最小值计算,输出各扇区壁温极小值的参数列;
b)间冷塔各扇区循环水温降计算:利用“列间统计”组件实现对各扇区循环水温降计算,输出各扇区循环水温降的参数列;
c)间冷塔各扇区水阻计算:利用“列间统计”组件实现对间冷塔各扇区水阻计算,输出各扇区水阻的参数列;
d)循环水泵运行台数计算:利用“列间计算”组件,基于循环水泵电流等参数对机组循环水泵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计算循环水泵运行台数,输出循环水泵运行台数的参数列;
e)参数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组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扇区冷却柱壁温极小值预测模型、扇区出水温度预测模型的特征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机组间冷塔防冻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
a)工况稳定性分析:利用“工况稳定性分析”组件对历史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并输出各个时刻的工况状态变量stability;利用“数据过滤”组件筛选数据,保留工况稳定的数据,过滤掉工况不稳定的数据,工况稳定性分析采用变化阈值的方法进行判定,对机组负荷、主蒸汽压力、供热抽气流量等参数采用相对阈值进行稳定性判定,对主要的温度参数采用绝对阈值进行稳定性判定;
b)局部离群因子检测:利用“局部离群因子”检测组件对历史数据进行局部离群因子检测,并输出各个时刻对应的LOF值,根据LOF值得分布情况确定LOF阈值;利用“数据过滤”组件筛选数据,保留LOF阈值范围内的数据,过滤掉LOF阈值范围外的数据;
c)工况统计分析:利用“工况统计”组件基于时间变量time和工况状态变量stability进行连续稳定工况数据的抽取,并对各工况时段进行均值、极差、均方差的统计特征计算,基于工况分析结果的表格和X-Y图形进行工况数据分析,记录异常数据的时间段;
d)异常数据过滤:利用“数据过滤”组件和时间变量time过滤掉异常工况的时段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22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用矿泉水灌装生产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天麻林下套膜栽培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