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0774.7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2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政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政隆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M1/04;F16M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ai 语音 充电 定位 车载 手机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供电模块,支架本体两端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侧托板,支架本体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底托板,供电模块包括点烟器接头,点烟器接头上端设置有一对USB接口,点烟器接头通过导线与支架本体上接电端电性连接,支架本体正面中间处嵌设有控制芯片。本发明通过设置供电模块、充电机构、定位模块、控制芯片和拾音口等,同时赋予了手机支架充电功能及定位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充电接口手机的充电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自带的拾音口,利用FM频段同步车内音响放音,不仅可以时刻为车主提供车辆定位,同时也增添了驾驶车辆时的互娱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普及,汽车成为了人们交通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同时随着手机导航功能的提升,人们需要依赖手机来明确驾驶路线,因此在汽车驾驶过程中,手机支架也成为了汽车里最必不可少的配件。
但是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大多都是固定在汽车空调出风口或前挡风玻璃上,其功能通常较为单一,只具有夹住手机的固定作用,在使用时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供电模块,所述支架本体两端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侧托板,所述支架本体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底托板,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点烟器接头,所述点烟器接头上端设置有一对USB接口,所述点烟器接头通过导线与所述支架本体上接电端电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正面中间处嵌设有控制芯片,所述支架本体正面上端处安装有定位模块,一对所述底托板侧壁上均安装有拾音口,所述控制芯片、定位模块与拾音口均与所述支架本体接电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定位模块及拾音口均相互耦合,所述支架本体背面安装有用于给手机充电的充电机构。
优选地,所述充电机构包括一对充电线和一对凹槽,所述充电线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下端部,所述充电线另一端均卡接在所述凹槽上端部。
优选地,一根所述充电线采用Type-C接口,另一根所述充电线采用Lightning接口。
优选地,所述定位模块采用双系统导航,兼容北斗导航系统与GPS导航系统。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背面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夹。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侧托板和底托板侧壁框架处均采用钝化圆角处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供电模块和充电机构,赋予了手机支架充电功能,在手机支架固定夹住手机时,可以利用设置的充电线为手机进行充电,并且设置的多种充电线可以满足不同充电接口手机的充电需求;
2、通过设置定位模块、控制芯片和拾音口等,可以使得手机支架自带定位功能,同时为AI语音功能提供硬件支持,控制芯片可以匹配对应的手机APP,通过自带的拾音口,利用FM频段同步车内音响放音,不仅可以时刻为车主提供车辆定位,同时也增添了驾驶车辆时的互娱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支持AI语音自带充电线的可定位车载手机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本体;2、侧托板;3、底托板;4、点烟器接头;5、USB接口;6、导线;7、凹槽;8、控制芯片;9、定位模块;10、拾音口;11、充电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政隆,未经吴政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0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溅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人脸遮挡程度估算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