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强穴位启动靶点刺激的针灸针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0674.4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5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姚伟;顾伟;李应辰;王新;孙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旭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强 穴位 启动 刺激 针灸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穴位启动靶点刺激的针灸针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针灸针包括针体,针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针尖、针身和针柄,针身上具有靶点刺激区域,靶点刺激区域设置为成型的粗糙型面,粗糙型面包括周向分布的若干条轴向纹理,靶点刺激区域的长度为7‑21mm,靶点刺激区域靠近针尖一侧的起点与针尖的尖端之间的距离为2mm。本发明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针灸针使用时对穴位筋膜上靶点的刺激效果,从而降低对医务人员经验的要求,提高针灸针的治疗效果,并且在现有针灸针基础上即可快速制造,额外成本投入小,利于推广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增强穴位启动靶点刺激的针灸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镇痛手段,尤其对急性疼痛的控制、慢性伤病疼痛的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针灸针刺疗法是将针具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通过针体在提插捻转过程中引起结缔组织的缠绕,继而将机械力信号传递给周围的组织细胞,引起穴位激活,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达到镇痛治疗效果。
针刺是力学信号,针体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向穴位组织施加不同参数的传入性力学刺激,对穴位的有效刺激强度是针刺疗效的重要保障,刺激强度与针具的规格和针刺手法直接相关,在针刺手法相同条件下,针体越粗,有效刺激量越大。由于传统针灸针针体粗硕,刺激力虽强,对人体体表损伤亦较明显,随着针具制作工艺与选材的发展,针灸针精细程度不断提高,针身逐渐变长,直径逐渐变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针灸针为直径零点几毫米的光滑针体,细长光滑的针体看起来有利于减少无关组织的损伤,但同时减少了应力刺激强度,对穴位刺激作用有限。在当前的针刺疗法中,熟练运用手法仍然是提高刺激强度以改善治疗效果的最可行的临床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对不同穴位相应的针刺手法需要通过医务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及实施,对医务人员要求较高,若不使用手法针刺治疗,疗效亦不为最佳。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针灸针针身全表面光滑,针对穴位筋膜作用靶点的刺激效果较小,治疗效果依赖于医师对穴位进针角度与深度的把握;针体直径变小,针灸治疗特点也在随之流失,难以同传统针灸理论相结合,实现既降低进针时的难度与受针者的疼痛,又兼顾不同疾病所需不同针具规格形态的功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针灸针对穴位靶点的刺激过于依靠医务人员施针手法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增强穴位启动靶点刺激的针灸针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强穴位启动靶点刺激的针灸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针尖、针身和针柄,所述针身上具有靶点刺激区域,所述靶点刺激区域设置为成型的粗糙型面,所述粗糙型面包括周向分布的若干条轴向纹理。
优选的,所述靶点刺激区域的长度为7-21mm,靶点刺激区域靠近针尖一侧的起点与针尖的尖端之间的距离为2mm。
优选的,所述轴向纹理为直线或者曲线,当所述轴向纹理为曲线时,所述曲线在所述针身上的摆动幅度小于等于10°。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增强穴位启动靶点刺激的针灸针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砂纸卷成圆筒形;
S2、将表面光滑的针灸针的针尖部分和针身部分后段覆盖封闭,使针身上的靶点刺激区域暴露;
S3、将针灸针沿轴向插入到砂纸中,使靶点刺激区域完全被砂纸包裹;
S4、周向压紧砂纸,使针身的周向侧壁与砂纸压力接触;
S5、通过针柄部分拉动针灸针使其沿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多次,从而在靶点刺激区域中形成用于刺激穴位靶点的粗糙型面。
优选的,在S1中,所述砂纸为碳化硅砂纸。
优选的,所述碳化硅砂纸为200-6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未经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0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