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OTCH3作为检测靶标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9531.1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沈畏;王焱;刘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otch3 作为 检测 靶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NOTCH3作为检测靶标在制备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试剂盒中的应用,该NOTCH3位于动脉中膜层与动脉内膜层之间的增生内膜中。本发明中的NOTCH3作为早期离体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和离体诊断动脉血管平滑肌病变的生物标志物,可实现可视化的检测,检测准确率高,且检测迅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NOTCH3作为检测靶标的应用。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血管健康的重要疾病,由脂质代谢障碍引发,促进动脉血管平滑肌分裂、形态状态,并募集免疫细胞,最终堆积于血管中膜层内测,形成坏死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导致血栓的形成,是引发心绞痛、心梗、脑梗的直接病理原因,对生命健康的危害极大。
血管内膜增生是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导致,在高脂等血液环境的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开始分裂并聚集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分界面,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窄等临床表型。血管内膜增生是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前提调节,分裂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形成类巨噬细胞,吞噬脂类物质、并逐渐转变成泡沫细胞、最终堆积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坏死内核。然而,血管内膜增生发生频率远高于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只有部分内膜增生的血管最终发展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内膜增生发展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晰。
目前对于外科手术中切除下来的动脉血管样本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缺乏可靠的评价标准,多数情况下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根据离体动脉组织样本的外形变化进行大致判断。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医生经验,根据切除下来的离体动脉组织样本的表面形态,如黑色不光滑,则判断为动脉瘤;如表面有淡黄色突起(需是刚分离的、未经冷冻的组织才可以看到),可以判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冻存后再融化的样本形态学发生改变,极难再观察到;2.对医生经验的依赖度大,对于青年或者发病较轻的样本,很难判断;3.准确度无法保证。此外目前也没有可靠的分子诊断的手段,因此也就难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行精准有效的预判和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NOTCH3作为检测靶标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之一为:
NOTCH3作为早期离体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靶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OTCH3位于动脉中膜层与动脉内膜层之间的增生内膜中,其与所述增生内膜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病变负相关。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之二为:
NOTCH3作为离体诊断动脉血管平滑肌病变的检测靶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OTCH3的量与所述动脉血管平滑肌病变负相关。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之三为:
连接有荧光染料的NOTCH3抗体在制备早期离体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试剂盒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OTCH3位于动脉中膜层与动脉内膜层之间的增生内膜中,并与所述增生内膜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病变负相关。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之四为:
连接有荧光染料的NOTCH3抗体在制备离体诊断动脉血管平滑肌病变的试剂盒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OTCH3与所述动脉血管平滑肌病变的病变负相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为:
一种早期离体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试剂盒,包括能够可视化检测NOTCH3的量的试剂,其中,NOTCH3位于动脉中膜层与动脉内膜层之间的增生内膜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NOTCH3的量与所述增生内膜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病变负相关。
进一步优选的,包括连接有荧光染料的抗NOTCH3抗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9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