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十二经络检测的测试接触点分布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8991.2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千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旅时代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蔡浩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十二 经络 检测 测试 接触 分布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人体十二经络检测的测试接触点分布设计方法,包括十八个测试接触片位置;建立包含X轴和Y轴及刻度的平面坐标系:十八个测试接触片的中心点分别为:A点、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I点、J点、K点、L点、M点、N点、O点、P点、Q点、R点;所述A点落在X轴上。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各测试端点位置精确,使用本设计的经络测试仪测试准确,与人体真实的经络虚实情况相符,同时本发明将大型经络测试仪的端点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实现了经络检测仪的便携性和小型化,利于精细化生产和快递投放;使用本设计的检测仪可为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仪器和实现的可能性,能较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行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络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十二经络检测的测试接触点分布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像一个宇宙,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脏腑由经络联系身体各部,经络连接表里,上下,内外等,靠经气运行传达各种指令,从而维持机体的运行。经络不畅通会导致一系列疾病或症状,针对十二经络检测结果,列出常见疾病或症状的解读。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按摩某处痛是经络不通的直接反映。《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提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随着对经络现象研究的逐渐客观化和对经络实质研究的逐步深入化,近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声、光、电、热等不同的方面对经络穴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建立了很多指标。测量电子技术的发展,更为人体经络的测量提供了更加简单而准确的方式,发明专利ZL93102797.7、ZL98112393.7等即讨论了如何对经络穴位进行数字化的辨识与检测。
但是,目前的检测方法基本是通过先确定一个激励穴位点,再确定一个测量穴位点来进行单点测量,当需要测量多个穴位点时,会采取单点逐个安装逐个测量的方法。这样在每测试一个穴位点时,均需要重复找穴位、粘贴测量穴位、检查测量穴位点是否粘好、测试、计算等步骤,在测试点较少的情况下,该方法还能有效实施,当测试点较多后,该方法显得效率很低。
同时,由于人体经络是一个活动的、时刻在变化的能量系统,它的状态受时间变化、个体新陈代谢、心理活动、肢体活动、外界环境刺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经络检测技术中,采取单点逐个采集的技术,第一个采集点和最后一个采集点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这样多个穴位点测试时个体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此外,在长时间多点的测试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发生肢体位置的变化,这样就很难保证多个穴位点测试时,激励电压穴位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影响数据在整体比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人体十二经络检测的测试接触点分布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人体十二经络检测的测试接触点分布设计方法,包括十八个测试接触片位置;建立包含X轴和Y轴及刻度的平面坐标系:十八个测试接触片的中心点分别为:A点、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I点、J点、 K点、L点、M点、N点、O点、P点、Q点、R点;
所述A点落在X轴上;
所述B点落在Y轴上;
所述C点、D点、E点、F点、G点、H点、I点、J点位于Y=10 至Y=15之间的区域;
所述K点、L点落在Y=15直线上;
所述M点、N点、O点、P点、Q点位于Y=15至Y=20之间的区域;
所述R点落在Y=20直线上。
在上述的人体十二经络检测的测试接触点分布设计方法中,所述 A点在X轴上位于刻度6~8之间,所述B点在Y轴上位于刻度10~ 1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旅时代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青旅时代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8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