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控制器的智能照明配电控制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8254.2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1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苏红军;李志平;赵立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九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6 | 分类号: | H05B47/16;H05B47/11;H05B47/175;H02B1/24;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顺新图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13 | 代理人: | 廖萍 |
地址: | 650101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控制器 智能 照明 配电 控制箱 | ||
本发明涉及照明配电控制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控制器的智能照明配电控制箱,包括配电单元、直流电源单元、RS485继电器输出模组单元,主控单元、人机界面单元、4G/5G路由器、光照度传感器和金属结构箱体外壳,直流开关电源为将交流电源220V转换为直流电源24V/12V和将交流电源220V转换为直流电源5V的开关电源,通过以太网可连接计算机、PC终端,通过智慧云平台远程计算机、PC或手机终端对配电回路控制参数进行修改,人机界面触摸屏单元为4.3寸或5寸带有HDMI接口的触摸屏,光照度传感器为带有485通信的普通通用照度传感器,4G/5G路由器为普通通用路由器。本发明方便安装,方便实现智能管控,可有效降低能耗和运管成本,同时方便对传统控制箱进行改造升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配电控制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控制器的智能照明配电控制箱。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越来越长,隧道作为高速度公路的组成部分,数量越来越多,里程也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是公路隧道内照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行车安全视觉问题:白天晴天,当驾驶员从隧道外驶入隧道时,由于内外的亮度差别极大,从隧道外部看照明很不充分的隧道入口时,只会看到一个黑洞或一个黑框。为了消除这种黑洞或黑框现象,必须在隧道入口使路面的亮度达到必要的水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隧道内汽车行使排出的废气几乎无法消散,而形成较大的烟雾,烟雾除了吸收汽车前灯发出的光线,使照度降低外,还使光线发生漫反射、散射而形成透明度不同的光幕,从而降低了道路前方障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亮度,所以隧道内部保证基本照明,在白天当车辆通过较长的隧道接近出口时,由于洞外的亮度远高于洞内,隧道的出口好像一个白色的洞,与黑洞效应类似,人眼同样会产生视觉滞后,而且强烈的光线会形成强烈的眩光效应。后方驾驶员看前方的车辆,只能看到一个很暗的轮廓,而且不能准确判断距前方车辆的距离。
为了消除这种白洞现象,必须在隧道出口使路面的亮度达到必要的水平,夜间,其效果正好与白天相反,驾驶员在隧道内看到的是黑洞而不是亮洞,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难以辨别洞外的道路线形、路上交通情况及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也是一个视觉盲区,所以隧道出口进口要保持基本照基本照明。
再一个是节能问题,由于控制方式不合理产生的电能浪费:目前隧道照明控制方式主要按晴天、云天、阴雨天、夜间、深夜五级分回路控制,由于现行控制装置不能实现智能跟踪实时控制,导致照明效果较差,或电能浪费较大,关于设计维护系数和冗余产生的电能浪费:通常在设计灯具功率时,必须考虑一定的养护系数,以确保运营过程中当光源亮度衰减和灯具受到污染而使亮度下降到30%以上时,其照明强度依旧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因此,为了确保隧道照明始终能够满足规范要求,通常设计时还要考虑一定的冗余,这样设计计算功率为100W的灯要选用150~170W,在实际运营期间,如果单侧开灯,则亮度不够,如双侧开灯,则过度照明严重,不但造成电能的较大浪费,还将导致行车安全视觉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及园区美化亮化和路灯照明管理现状主要是:依靠人工管理,开关灯都需要工作人员定点开关,在凌晨以后依然需要工作人员值班守侯,当路灯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的处理,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置控制器的智能照明配电控制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九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九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8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