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驼绒藜扦插繁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5731.X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8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怀林;贾振宇;金净;刘亚玲;杨占坤;白杨;屈璐璐;郭秀芳;闫士元;刘思泱;王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31/00;A01G24/28;A01G24/20;A01G24/1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贾景然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驼绒 扦插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驼绒藜扦插繁殖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截取驼绒藜的枝条,枝条底部剪成45度切口;(2)将枝条置入生根培养液中进行浸泡,生根培养液的配方为:IBA50‑100mg/L+NAA 33‑100mg/L+B950‑150mg/L+抗坏血酸0‑110mg/L+BA 0‑0.1mg/L+微量元素0‑1.5mg/L+大量元素0‑100mg/L;(3)将步骤(2)的枝条扦插至扦插基质中培养15‑20天,枝条底部切口上方皮部生出幼根;本发明提供了驼绒藜新的繁殖方法,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能够加快驼绒藜的繁殖速度,提高驼绒藜的成活率,为驼绒藜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驼绒藜扦插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驼绒藜(学名:Ceratoides latens(J.F.Gmel.)Reveal et Holmgren)是藜科,驼绒藜属多年生植物,灌木植。株高可达1米,分枝斜展或平展。叶条形、条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矩圆形,雄花序较短,花管裂片角状,较长,其长为管长的1/3到等长。果直立,椭圆形,被毛。6-9月花果期。分布于中国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区;生于戈壁、荒漠、半荒漠、干旱山坡或草原中。国外分布较广,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千旱地区均有分布。目前,对驼绒藜的繁殖方法还仅限于种子种植,例如中国专利CN201610019167.1公开了一种干旱区荒漠草原建植驼绒藜的方法,该方法是由种子采集储存、选地与整地、播种和苗期管理步骤完成,通过在荒漠草原的丘间坡地处设置挡水垄,将驼绒藜种子掺草碳土拌和均匀,沿垄前20cm的坡地上进行撒种,该方法遵循驼绒藜实生苗发生规律来创造驼绒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宜土壤环境,实现幼苗人工建植;中国专利CN201810840759.9公开了一种荒漠化草原区家庭牧场白刺沙堆间低地补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种,将种子置于苗床中催芽;步骤二,育苗,将发芽后的华北驼绒藜种子沙壤地进行育苗;步骤三,整地,在待补植的白刺沙堆间低地挖取栽植穴,并在每行栽植穴旁埋置一条浇注管,在浇注管上设置与该行每个栽植穴连通的浇注孔,并设置一个一端与浇注管连通的注水管,注水管的另一端伸出沙地表面连通置于白刺沙堆顶部的平地上的储水箱;步骤四,移植;步骤五,田间管理,先育苗后移植的方法,能保证在补植后幼苗的成活率;并且通过设置与栽植穴连通的浇注管,实现地底浇筑,避免表面喷洒时水资源的浪费。这些现有技术的驼绒藜都是从种子开始种植,生长繁殖较慢,存活率低,非常有必要研发一种快速繁殖驼绒藜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驼绒藜扦插繁殖的方法,以解决当前驼绒藜繁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驼绒藜扦插繁殖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截取5-20cm驼绒藜的枝条,枝条底部剪成45度切口;
(2)将枝条置入生根培养液中进行浸泡,浸泡10min,生根培养液的配方为:IBA50-100mg/L+NAA 33-100mg/L+B9 50-150mg/L+抗坏血酸(维生素C)0-110mg/L+BA 0-0.1mg/L+微量元素水溶液0-1.5mg/L+大量元素水溶液0-1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7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