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设备建模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24700.2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2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乔柱;侯继鑫;孟婕;赵京虎;马德超;张浩奇;刘庆;刘小虎;刘琛;范迎;延毓;王晓超;吴子栋;王文彬;孙雨楠;赵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6;G16Y10/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丽霞 |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力 联网 设备 建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设备建模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针对设备的固有属性和动作进行建模,生成物模型文件,完成静态建模;物联管理平台在静态建模的基础上对系统资源管理、边缘框架、容器管理、APP管理、网络管理等模块进行动态建模,形成边设备整体模型;终端设备接入边设备时,获取其基本信息并组装成规定格式的静态模型,上报至物联管理平台,完成端设备自动建模。本发明可以通过对设备属性、动作的定义形成设备静态模型,通过与边、端设备的云边交互构建了动态模型,支撑各专业各类型设备的标准化建模,具有标准化、通用性、专业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设备建模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物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智慧物联体系主要包括物联管理平台、边缘物联代理(简称边设备)和各类型终端(本文称终端设备、端设备)标准化接入,形成“云管边端”CNET架构。通过智慧物联体系建设,实现“边端分离、边管共用”,推动公司内部各专业、外部上下游企业各类终端统一接入、边缘智能和共享共用。
依托统一物联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电力全专业互联互通,降低建设运维成本,实现规模化应用和价值再造,并形成一整套标准体系,连接广泛的内外部市场,助力公司电力物联网建设。物联管理平台负责新型物联网终端的数据采集,实现边缘物联代理设备的接入、监控、远程维护等功能。将物理世界的电力设备终端进行抽象,从属性(遥测)、消息(遥信)、服务(遥控)三个维度进行模型定义。物联管理平台对各专业终端物模型进行统一定义与管理,并下发到边缘物联代理;在边缘物联代理处,传感信息模型聚合至物模型,物联管理平台对模型进行校核。
设备建模有利于规范接入物联管理平台的设备种类以及针对不同种类的设备的便捷化管理。因此如何对设备进行建模能够更高效地完成物联管理平台的对数据的采集以及上行、下行数据的转发及推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设备建模方法及系统,以适用于电力物联网中不同类型设备的建模,实现高效完成数据的采集、转发和推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述技术方案:
一方面,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设备建模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规定的设备属性和设备动作描述格式,在物联管理平台对边设备的各功能模块的属性和动作进行定义和描述,形成边设备静态模型;
基于所述边设备静态模型,通过物联管理平台与边设备的交互,对边设备的各功能模块的动作进行动态建模,形成边设备整体模型;
端设备接入边设备时,通过预先安装在边设备的APP获取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结合预先在物联管理平台定义的端设备属性和动作,构建端设备静态模型;
基于端设备静态模型定义的属性和动作,通过所述APP与物联管理平台、端设备的交互,对端设备的动作进行动态建模,完成端设备接入的整体建模。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属性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所述静态属性包括设备用于自身身份描述的指标,所述动态属性包括设备与外界数据交互所包含的指标。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属性的描述格式包括属性标识符、属性名称、属性是否必填和属性数据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动作包括:设备主动发送消息的动作和设备被动接收消息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动作的描述格式包括:动作标识符、动作名称、动作方向、动作类型、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动发送消息的动作包括网络状态上报、容器/APP运行状态上报、系统资源使用状态上报、容器/CPU/内存越线和校时请求设备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设备被动接收消息的动作包括系统升级、边缘框架升级、容器升级/卸载/启停、APP安装/升级/卸载/启停和参数配置中的一项或多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