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诈联防预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24432.4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1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贺;李祖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安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955 | 分类号: | G06F16/955;G06Q30/00;G06Q50/26;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华小明 |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防 预警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诈联防预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反诈联防预警方法中,联防预警平台接收的是各个服务提供商分析后的数据,而非源数据,无需服务提供商提供源数据,为真正实现数据融合提供了基础;执法预警平台数据利用黑盒技术对涉诈预警信息进行数据清洗,保证了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涉诈预警信息转化为二维码后通过自动扫码器扫码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无需经过网络,不涉及执法预警平台的安全问题,保证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根据被诈骗人所属地区由当地反诈预警员进行预警,统一预警渠道,可避免针对同一问题多次预警导致用户反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反诈联防预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目前的诈骗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通过发送短信,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又比如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冒充招工进行非接触式诈骗等等;针对不同的诈骗方式,各大服务提供商各有不同的诈骗信息收集及预警方式,比如电信运营商可通过收集具有诈骗嫌疑的手机号并以此对用户进行短信或电话诈骗风险提示,又比如网络社交软件收集具有涉诈嫌疑的社交号并以此对用户进行招工、刷单或招嫖等诈骗风险提示。
同时,各地执法机构亦有根据第三方数据进行风险提示的预警平台,通过民警及辅警等执法人员对受骗者进行预警劝阻,减少甚至避免受骗者损失,反诈效果远胜于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风险提示。但第三方数据来源繁杂,没有统一的协调及管理处置机制,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1、多平台数据之间互不相通,可能导致大量重复沟通,并对群众造成困扰;2、多平台的资源调度不统一,预警类型不一致,易造成群众的反感最终降低预警的有效性。
申请公布号为CN107330705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根据多数据源防欺诈的方法和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多维度信息数据;2、信息聚合整理,将所述多维度信息数据预处理为统一格式的预处理数据;3、将上述预处理数据代入高维动态协方差矩阵,计算信息匹配度;4、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判断用户行为;该发明专利所采集的数据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目标抓取。
申请公布号为CN11292597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分析的诈骗话题检测方法及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方法包括:1、综合运用大数据处理框架,结合外部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获取多维数据;2、根据制定的统一数据标准,对所述多维数据进行号码规范化、数据清洗、关联合并、数据融合处理;3、对处理后的所述多维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基于所述特征分析结果,构建智能诈骗事件识别模型,利用所述识别模型对诈骗场景和诈骗事件识别,多维综合分析识别的数据信息;4、在展示界面和外部系统,推送和呈现所述多维数据综合分析识别数据信息结果。
上述两个发明专利申请皆可以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来识别诈骗行为,但需要使用各服务提供商所采集的用户源数据,容易出现用户隐私泄露的纠纷问题,服务提供商通常不愿将源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导致真正实现数据融合较为困难。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诈联防预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来识别诈骗行为,但需要使用各服务提供商所采集的用户源数据,容易出现用户隐私泄露的纠纷问题,服务提供商通常不愿将源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导致真正实现数据融合较为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诈联防预警方法,其包括:
联防预警平台通过不同的数据接口分别接收多个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涉诈预警信息,并分别存储;所述涉诈预警信息包括:涉诈通讯号、涉诈类型、被诈骗人通讯号及被诈骗人所属地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安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安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