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相装置、天线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4271.0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9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任驰;苏国生;薛锋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1/24;H01Q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利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3 | 代理人: | 王增鑫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天线 基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相装置、天线及基站,所述移相装置包括移相器与介质板,该介质板的正面设有接地层,所述移相器包括两个固定传输线及耦合导通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的活动传输线,所述固定传输线被悬空支撑于所述接地层上方,且每个固定传输线的信号连接端口均延伸并形成于所述介质板的反面。本发明的移相装置通过将移相器的固定传输线悬空设置,固定传输线不与介质板相接触,使得固定传输线上下两侧均为对移相性能影响较小的空气介质,以提高移相器的相位一致性,降低了损耗,增强了移相装置的移相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相装置与配置了所述移相装置的天线及配置了所述天线的基站。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时延、传输速率、稳定性及系统容量等性能有了更高的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应运而生。目前,不断建设中的5G通信网络已逐渐成熟并投入了商用,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作为通信中信号收发的主要载体,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的感知体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天线是网络覆盖的关键设备,移相器又是电调天线的核心器件。天线通过移相器调节辐射阵列中每个辐射单元的相位分布,以改变天线主波束下倾角,从而改变天线的辐射覆盖范围并改善区域内通信质量。
天线的增益是天线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天线的增益与天线的工作效率相关联,而天线的效率与天线的各个部件的损耗密不可分,移相器作为天线的重要部件,其损耗也是受到业内人员的持续关注。
目前,业内主要使用传统的U形移相器,但传统的U形移相器的损耗较大,将会极大地降低天线增益。由此,业内提出了为U形移相器加载覆盖其的金属大腔体、将微带线耦合改为带状线耦合及降低活动传输线上下抖动幅度等改进方法,以期降低U形移相器的损耗。
但是,由于U形移相器的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所组成的耦合结构还会受到用于支撑U形移相器的介质基板的影响,使得活动传输线即使有细微的抖动,都将会对移相器的相位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相位一致性变差,加大移相器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而提供一种移相装置、天线及基站
为满足本发明的各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应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移相装置,包括移相器与介质板,该介质板的正面设有接地层,所述移相器包括两个固定传输线及耦合导通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的活动传输线,
所述固定传输线被悬空支撑于所述接地层上方,且每个固定传输线的信号连接端口均延伸并形成于所述介质板的反面。
进一步的,每个固定传输线两端折弯形成插接脚,所述插接脚分别穿过所述接地层和介质板上的开孔而延伸至所述介质板的反面,其中之一形成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
进一步的,每个固定传输线包括两个平行带及沿纵长方向连接两个平行带的侧边带,以形成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用于容置所述活动传输线。
具体的,所述侧边带设置于其固定传输线靠近另一固定传输线的一侧。
具体的,每个固定传输线包括两个平行带及于平行带任意一端连接两个平行带的侧边带,以形成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用于容置所述活动传输线。
具体的,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相平行并排设置。
具体的,所述活动传输线包括一对相连接的活动支线,两个活动支线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耦合连接。
具体的,所述移相器还设有活动介质板,所述活动传输线设置于所述活动介质板的其中一侧,或者,活动介质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活动传输线。
优选的,所述插接脚为柱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以将所述固定传输线支撑于所述接地层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4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