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水样加速蒸发-加酸-浓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0546.3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开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水样 加速 蒸发 加酸 浓缩 装置 | ||
本发明专利涉及智能样品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样加速蒸发‑加酸‑浓缩装置,采用重量传感器实时监控水样加入、加热蒸发和加酸消解过程的质量变化,具备定量酸自动添加功能,同时还具备微量吹气加速蒸发功能,实现了大体积水样的全自动化快速制备,减少了人工操作,对加热温度、添加水量、添加酸体积和吹气流速的精准控制,将以往繁琐的实验过程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操作,使实验精度和重复性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样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水样加速蒸发-加酸-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体积的蒸发浓缩过程,为了达到去除水中有机物和硫酸盐化的目的,需要对浓缩的水样加硫酸或硝酸进行消解。该过程要求操作人员在浓缩过程要更换不同的器皿,同时加热板要准确控温保持微沸,要人工多次添水,并手动加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例如环境行业标准HJ898-2017、HJ899-2017和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GB5750.13对水中放射性指标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多达1-5L的水样保持微沸,浓缩到100mL,需要手动加入浓硫酸1mL,进行温和加热,进行消解和赶酸,整体过程需要实验员准确调节加热板温度,清洗多个玻璃器皿,最终将水样浓缩到150mL的瓷蒸发皿中。这种样品制备过程耗费大量人工,耗时长,无法实时了解蒸发量和剩余水样,而且一旦温度控制不准确,很容易产生暴沸现象,造成样品制备过程不够精确,使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大打折扣,因此严重制约了大体积水样的样品制备通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蒸发过程速度慢,无自动加酸功能等诸多不足之处,为实验室提供带有加速蒸发、自动加酸赶酸且符合标准方法要求的蒸发浓缩装置,为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指标,如总α、总β的检测提供全自动化的样品前处理装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水样加速蒸发-加酸-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自动加样模块、自动加酸模块、加热称重模块和吹气模块组成,用于大体积水样品的自动加速蒸发、加酸、赶酸和浓缩等过程,实现水样中放射性指标样品制备过程的自动化。
所述自动加样模块,由水样瓶(101)、进样泵(102)、样品液位开关(103)和样管端头(104)组成,各部件间由管路连接,样品液位开关(103)靠近样管端头(104)。
所述自动加酸模块,由试剂泵(201)、上液位传感器(202)、盘管(203)、下液位传感器(204)、三通电磁阀(205)、试剂瓶(206)、排阀(207)、试剂液位开关(208)和试剂管端头(209)组成,各部件间由耐酸碱管路密封连接,试剂液位开关(103)靠近样管端头(104)。
所述加热称重模块,由重量传感器(301)、隔热层(302)、传热块(303)、加热感温模块(304)、瓷蒸发皿(305)、直臂(306)和立柱(307)组成。重量传感器(301)可以测量水样和酸液加入的准确质量,也可测量蒸发过程中剩余水样质量;传热块(303)与瓷蒸发皿(305)紧密接触,加热感温模块提供稳定的热源,确保蒸发过程的精准控制。
所述立柱(307)支撑直臂(306),各液体管路和气体管路通过立柱,连接到直臂(306)内,并与各端头连接;直臂(306)置于瓷蒸发皿(305)上方,样管端头(104)、试剂管端头(209)和气路端头(403)通过螺纹连接在直臂(306)下方。
所述吹气模块由微型气泵(401)、稳流稳压器(402)和气路端头(403)组成,各部件有气路管连接,为蒸发的水样提供0.1-100mL/min的气流,可加快水样蒸发速度。
所述的一种智能水样加速蒸发-加酸-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泵(102)可为蠕动泵、注射泵或隔膜泵,管路外径为0.1-10mm;样品液位开关(103)可为电容感应式或光折射式,可指示管内液体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开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开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0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