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FET的主从触发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7187.6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0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娟;赵宇昕;彭春雨;朱志国;吴秀龙;蔺智挺;陈军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合肥市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3/3562 | 分类号: | H03K3/3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fet 主从触发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FET的主从触发器,包括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主触发器包括五个NTFET晶体管和五个PTFET晶体管,这五个N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N1~N5,这五个P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P1~P5;该主从触发器的触发器信号输入端D作为主触发器信号输入;从触发器包括五个NTFET晶体管和五个PTFET晶体管,这五个N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N6~N10,这五个P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P6~P10;主触发器信号输出端Q1作为从触发器信号输入;从触发器信号输出为该主从触发器的触发器信号输出端Q。本发明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TFET应用在传统传输门触发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FET(Tunneling Field-EffectTransistor,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主从触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集成电路低功耗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近年来,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已成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节点的发展,MOSFET在超低功耗电路中的一些缺点使其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在MOSFET中,持续降低的电源电压导致触发器的延迟呈指数增加;降低MOSFET器件的阈值电压(VT),在低电源电压下保持合理的驱动电流,必然导致漏电急剧增加,从而导致静态功耗的增加。此外,MOSFET在室温下的亚阈值摆幅理论上难以小于60mv/decade。降低电路设计中的电源电压是当今半导体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传统的MOSFET技术在超低功耗应用中几乎达到了其物理极限,但是由于MOSFET的上述缺点,在亚阈值工作电压下进一步降低触发器静态功耗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相比于MOSFET,TFET由于具有更低的亚阈值摆幅、更高的开关电流比以及较小的漏电流,使得TFET替代MOSFET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TFET不对称的源漏设计和传输机制导致的单向传导(unidirectional conduction)特性,严重影响了TFET在触发器中的应用,尤其是其作为触发器的传输门结构(如图1所示)时,因为传输门结构双向导通。单向传导特性即给TFET施加正向偏置电压和反向偏置电压时,电流传输特性不一样。当给TFET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其总会出现不受栅极电压控制的正偏漏电流,这使得TFET做触发器传输门时,在保持状态下传输门可能会出现正偏漏电流,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稳定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TFET的主从触发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TFET应用在传统传输门触发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TFET的主从触发器,包括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
所述主触发器包括五个NTFET晶体管和五个PTFET晶体管,这五个N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N1~N5,这五个P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P1~P5;
该主从触发器的触发器信号输入端D作为主触发器信号输入,与PTFET晶体管P1的栅极、NTFET晶体管N2的栅极电连接;
PTFET晶体管P1的源极与电源VDD电连接,而PTFET晶体管P1的漏极与PTFET晶体管P2的源极电连接;
PTFET晶体管P2的栅极为时钟信号输入端,接入时钟信号CLK,而PTFET晶体管P2的漏极与NTFET晶体管N1的漏极、PTFET晶体管P3的栅极、NTFET晶体管N3的栅极、PTFET晶体管P5的漏极、NTFET晶体管N4的漏极电连接;
NTFET晶体管N1的栅极为反相时钟信号输入端,接入反相时钟信号CLKB,而NTFET晶体管N1的源极与NTFET晶体管N2的漏极电连接;
NTFET晶体管N2的源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合肥市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学;合肥市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7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