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药物给药球囊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5196.1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0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生;杨武锋;张志军;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陈进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药球囊 | ||
1.一种双药物给药球囊,包括相连的球囊本体以及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本体包括第一球囊、套设于所述第一球囊内的第二球囊以及连接于两者同一端的球囊尖端,所述第一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之间相间隔而形成第一注射通道,所述第二球囊呈中空结构且其内部形成第一充泄压通道,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设有第一微针阵列,所述第二球囊的表面设有第二微针阵列,所述第二微针阵列与所述第一微针阵列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球囊用于携带第一药物,所述第一注射通道用于输送第二药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外管以及内管,所述外管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二注射通道以及第二充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注射通道与所述第一注射通道相连通并用于输送所述第二药物,所述第二充泄压通道与所述第一充泄压通道相连通并用于充泄压,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充泄压通道、所述第一充泄压通道、所述球囊尖端且其内部形成导丝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设有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开设有多个凹孔,所述凹孔内填充有所述第一药物,所述第一微针阵列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微针均凸出于所述亲水涂层,所述第二微针阵列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微针分别对应所述凹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的分布为4-8个/mm2,相邻的两所述凹孔之间的最小间距为0.08-0.25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针、所述第二微针均由高分子聚合物或金属材料成型,所述第一微针、所述第二微针均通过胶水、粘接剂或焊接方式固定;并且所述第一微针的高度为0.10-1.0mm,所述第二微针的高度为0.50-1.5mm,所述第二微针长于所述第一微针。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本体具有一折叠状态以及一扩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微针包裹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以内,所述第二微针包裹于所述第二球囊的表面以内,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第一微针凸出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所述第二微针凸出于所述第二球囊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球囊的固定有所述第一微针的部位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使所述第一微针的端部在所述第一球囊的径向方向均低于其表面,所述第二球囊的固定有所述第二微针的部位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使所述第二微针的端部在所述第二球囊的径向方向均低于其表面;由所述折叠状态转化为所述扩张状态后,所述第一凹陷部沿所述第一球囊的径向向外扩张而使所述第一微针均凸出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所述第二凹陷部沿所述第二球囊的径向向外扩张而使所述第二微针均凸出于所述第二球囊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为非顺应性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为半顺应性球囊或顺应性球囊,使所述第二球囊在充压状态下可继续扩张以使所述第二微针穿过所述第一球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充泄压通道的一开口,所述内管通过所述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二充泄压通道、所述第一充泄压通道以及所述球囊尖端,并且所述内管上还设有显影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药物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密封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球囊本体的一端并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道以及第二腔道,所述第一腔道、所述第二腔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注射通道、所述第二充泄压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51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