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蜜蜂养殖过程中减少虎头蜂扰袭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03787.5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夏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化县钱江源之春养蜂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29/12;A01K51/00;A01K4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蜜蜂 养殖 过程 减少 虎头蜂扰袭 处理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蜜蜂养殖过程中减少虎头蜂扰袭的处理方法。属于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能够有效预防虎头蜂对蜜蜂蜂巢的侵袭,从而降低蜜蜂数量的损失,进而提高蜂蜜的产量。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作防护网和支柱,支柱包括木桩或钢管,防护网包括顶网和边网,所述顶网和边网的孔径为1.2‑1.5cm;二:在养蜂箱四周设置呈矩阵布置的四根支柱;三:在支柱上连接顶网和四个边网;四:在养蜂箱的进蜂口处设置可拆卸的置物槽,置物槽向外凸起;五:收集从附近鸟类或哺乳动物的粪便堆中收集固体废物,晾干后捣碎,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后涂设在置物槽内或养蜂箱进蜂口的周围;六:定期清理干净养蜂箱上的固体废物后重新涂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蜜蜂养殖过程中减少虎头蜂扰袭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蜜蜂的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能够对蜜蜂产生威胁的动物比较多,包括蚂蚁、胡蜂、老鼠和一些鸟类等,另外还有一些寄生虫。而最令蜜蜂闻风丧胆的要属胡蜂中的大虎头蜂了,虽然都属于蜂种,但它们对蜜蜂下起手来可一点都不留情。
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缩小蜂巢门,以及人工扑打的方式减少虎头蜂对蜜蜂蜂巢的扰袭,缩小蜂巢门容易造成蜜蜂的减员,从而降低蜂蜜的产量,而且尽管很努力照看,依旧免不了蜂巢内蜜蜂的损失。
故此亟需开发一种蜜蜂养殖过程中减少虎头蜂扰袭的处理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蜜蜂养殖过程中减少虎头蜂扰袭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虎头蜂对蜜蜂蜂巢的侵袭,从而降低蜜蜂数量的损失,进而提高蜂蜜的产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蜜蜂养殖过程中减少虎头蜂扰袭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作防护网和支柱,支柱包括木桩或钢管,防护网包括顶网和边网,所述顶网和边网的孔径为1.2-1.5cm; 二:在养蜂箱四周设置呈矩阵布置的四根支柱,支柱与养蜂箱竖直平行;三:在支柱上连接顶网和四个边网;四个边网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柱上,顶网的四个角分别连接在四根支柱上; 四:在养蜂箱的进蜂口处设置可拆卸的置物槽,置物槽向外凸起;五:收集从附近鸟类或哺乳动物的粪便堆中收集固体废物,晾干后捣碎,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后涂设在置物槽内或养蜂箱进蜂口的周围; 六:定期清理干净养蜂箱上的固体废物后重新涂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支柱的半径为3-5cm。支柱不宜过细或过粗,过细易断裂压伤蜜蜂蜂群,过粗的支柱成本相对较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支柱距离养蜂箱5-10cm。设置一定的距离,能够有效保证蜂群的活动空间以及降低成本。毕竟蜂群的数量较多,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顶网和四个边网的四角上均设有连接绳,顶网和边网均通过连接绳绑接在支柱上。顶网和边网连接在支柱上,不能产生较大的缝隙,以防虎头蜂进入蜂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置物槽扣接或粘接在养蜂箱的进蜂口处。设置结构简单的置物槽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并且便于清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五中的固体废物从虎头蜂的天敌鸟类或其天敌哺乳动物的粪便堆中获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六中的定期清理为每周或十天清理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防护网和支柱的设置能够架构一个完整的网状防护,其中防护网的孔径为1-1.25cm,便于蜜蜂进入,由于虎头蜂个头较大,不易进入网内;另外在进蜂口处涂上固体废物,能够令虎头蜂不愿意进入蜂巢,从而有效防止虎头蜂的侵袭。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化县钱江源之春养蜂专业合作社,未经开化县钱江源之春养蜂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37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