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2783.5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毛文毅;毛昀诺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特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G01R15/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鄞州科易德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86 | 代理人: | 孙畅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直流 两用 测电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包括外壳,在外壳一端有刀杆笔头,外壳的内部有线路板与电池,线路板上设有降压电阻R1,经过R1分两路,一路连接高阻值电阻R2,再连稳压二极管ZD,再连三极管Q1,三极管Q1连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LED1的正极连电池的正极,电池的负极再连三极管Q1;另一路连低阻值电阻R3,再连三极管Q2,三极管Q2再连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LED 2的负极再连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再连三极管Q2,形成另一个回路。这样既能检测直流电,也能检测交流电,还可以根据LED灯的颜色来区别是直流电压的正极还是负极,或者交流电压的火线还是零线,提高了检测范围,同时由于LED灯发光比较亮,也方便操作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
背景技术
测电笔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电工工具,一般的测电笔都有笔状的外壳,在外壳一端设有笔头,在外壳体的内部串联有电阻、氖泡及弹簧等。它可以被用来判断家庭照明电路中的零线和火线,也可以被用来判断家用电器是否存在漏电现象,对于交流电测量,测电笔的使用相对简单,只需用手接触到后面的负板接触点,如果有电氖管会发亮,根据氖泡发光的情况,判定是否带电。但这种测电笔只能测量交流电,对于直流电不能测量出来。同时,如果外界光线太强,会对氖管发亮的观察产生影响,操作者看不清楚有没有发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能测交流电压又能测直流电压的两用测电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包括笔状的外壳,在外壳一端设有用于触碰被测物体的刀杆笔头,在外壳的另一端嵌设有负极触摸点,在外壳的内部设有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与所述负极触摸块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池,其中,所述线路板上设有降压电阻R1,经过降压电阻R1分两路,一路连接高阻值电阻R2,再连接稳压二极管ZD,稳压二极管ZD再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三极管Q1的集电极C再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再连接电池的正极,电池的负极再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形成一个回路;另一路连接低阻值电阻R3,再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B,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再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 2的负极再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再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形成另一个回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检测直流电压时,如果LED灯亮红色,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正极,如果如果LED灯亮绿色,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负极;当检测交流电压时,如果LED灯红色与绿色一同亮,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火线,如果LED灯亮微弱的绿色,即可判定刀杆接触的是零线。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既能检测直流电,也能检测交流电,而且可以根据LED灯的亮的颜色来区别是直流电压的正极还是负极,或者交流电压的火线还是零线,提高了检测范围,同时由于LED灯发光比较亮,也方便操作识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降压电阻R1的阻值在1.2-1.8兆欧。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在测交流电压时,可以通过降压电阻将电压大大降低,保护后面的电子电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高阻值电阻R2的阻值是低阻值电阻R3的阻值的4-6倍。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当检测交流电压的零线时,可以通过高阻值电阻R2降压后优先走低阻值电阻R3这一条支路。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交流直流两用测电笔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线路板的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测直流正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测直流负极时的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特电子(宁波)有限公司,未经银特电子(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2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撕裂性能的PVC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静态顶破夹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