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96493.4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谭桂平;陈孟镛;官永昌;杨银港;翁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40 | 分类号: | C01B32/40;C07C1/02;C07C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牛念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还原 二氧化碳 反应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冷却装置(1)、集气供气罐(2)、膜分离装置、光催化还原装置(3)及产物收集装置;所述膜分离装置包括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4)、一氧化碳膜分离装置(5)、甲烷膜分离装置(6);
所述产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集气瓶(7)和第二集气瓶(8);
所述进气冷却装置(1)的入口与废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冷却装置(1)的出口与所述集气供气罐(2)连通;所述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4)设于所述集气供气罐(2)内,且其进气口、尾气出口均与所述集气供气罐(2)的内腔相通、集气出口则通过管道与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的输入口连通;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一氧化碳膜分离装置(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一氧化碳膜分离装置(5)的集气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气瓶(7)连通、尾气出口则与所述甲烷膜分离装置(6)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甲烷膜分离装置(6)的集气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气瓶(8)连通、尾气出口则与所述集气供气罐(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水箱(101)、通气管道(102),所述通气管道(102)置于所述冷却水箱(101)内,废气从所述通气管道(102)的入口通入管内与所述冷却水箱(101)内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冷却,之后从所述通气管道(102)的出口排出到所述集气供气罐(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装置包括箱体(9),所述箱体(9)设有进气口(10)、集气出口(11)和尾气出口(12),所述箱体(9)的内腔通过两块密封板(13)分隔形成三个空腔,分别为1号空腔(14)、2号空腔(15)和3号空腔(16);所述2号空腔(15)内设有若干块相互间交错设置的多孔透气板(17),所述多孔透气板(17)的表面设置有分离膜,所述2号空腔(15)与所述进气口(10)、集气出口(11)相通,所述多孔透气板(17)的排尾气口与所述1号空腔(14)或3号空腔(16)相通,所述1号空腔(14)、3号空腔(16)分别与设于所述箱体(9)两侧壁上的尾气出口(12)相通,所述尾气出口(12)设有若干个,且所述尾气出口(12)由短细孔管形成;所述一氧化碳膜分离装置(5)、甲烷膜分离装置(6)与所述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4)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4)采用的是二氧化碳分离膜;
所述一氧化碳膜分离装置(5)采用的是一氧化碳分离膜;
所述甲烷膜分离装置(6)采用的是甲烷分离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供气罐(2)内设有气体压缩机(18),所述气体压缩机(18)用于将所述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4)输出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所述气体压缩机(18)与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有气体流量计(19),且输送管道在靠近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的一端设有止逆阀(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供气罐(2)设有旁通管道(201)与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旁通管道(201)上设有旁通阀,所述集气供气罐(2)还设有用于监测罐内压力的压力表(202)、及与罐内连通并带有阀门的放气口(2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的容腔内设有用于对二氧化碳进行光催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液(301)和光源(302),其中所述反应液(301)由BIH、Ir(ppy)2(acac)、Co(bpy)2Cl2以及乙腈溶剂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还原装置(3)的底部设有带阀门的卸料口(303),所述卸料口(303)的底部正对设置有离心分离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64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