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模量抗冲击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94986.4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汪进南;潘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C08L23/06;C08L53/00;C08K9/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生昕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模量抗 冲击 中空 缠绕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模量抗冲击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的组分称取原料;步骤二: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步骤三:制备高密度混合料;步骤四:制备中空壁异型管;步骤五:在输送机的作用下将步骤四中的中空壁异型管送入缠绕设备中进行缠绕,通过空气加热机将空气加热,使用鼓风机将热空气输送至缠绕融合位置进行加热,同时对融合连接处进行挤压,并且对融合连接后的中空壁异型管进行冷却降温,得到缠绕管半成品;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缠绕管半成品旋转牵引入切割设备内部进行切割,得到缠绕管成品,本发明生产的缠绕管不仅具备正常缠绕管性能,而且在冲击性能和环刚度方面均有所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模量抗冲击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大口径缠绕管、双壁缠绕管、中空缠绕管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经缠绕焊接成型的一种管材,由于其独特的成型工艺,可以生产直径达3米的管材,这是其他生产工艺难以完成的,高密度聚乙烯由于其本身优异的融焊接性能不但保证了产品成型工艺和产品质量,而且也为施工连接提供了多种可靠方式,如电热熔焊接,热收缩连接等,这种管材才具有其它管材不具备的独特的环保功能,对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管料生产后需要根据订单长度进行切割成短管,在生产完成后才对管材进行切割,中间还增加了转运环节,相应的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将切割设备添加到生产工艺流程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常见的切割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生产出的管材是旋转前进,因此切割效果不佳,切口倾斜,后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打磨,并且浪费了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模量抗冲击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工艺,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模量抗冲击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的组分称取原料;85-95份高密度聚乙烯、45-55嵌段共聚聚丙烯、2-4份改性剂、5-8份苯乙烯、3-5份复合稳定剂、10-25份增强母粒、10-20份着色母粒,以及20-40份短玻璃纤维;改性剂为环氧基改性剂;复合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三苯酯按质量比为1:1.5组成的混合物;
步骤二: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将短玻璃纤维浸入在质量比浓度为1.5%的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中,浸泡10min;将浸泡后的短玻璃纤维在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烘干20min,再升温至115-125℃,继续烘干30min,得到表面处理过的短玻璃纤维;
步骤三:制备高密度混合料:将高密度聚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改性剂、苯乙烯在高混机中以1200r/min混料5min,加入增强母粒和着色母粒继续混料5min,再加入复合稳定剂继续混料2min,得高密度混合料;
步骤四:制备中空壁异型管;
步骤五:在输送机的作用下将步骤四中的中空壁异型管送入缠绕设备中进行缠绕,通过空气加热机将空气加热,空气加热机温度为320-340℃,使用鼓风机将热空气输送至缠绕融合位置进行加热,同时对融合连接处进行挤压,并且对融合连接后的中空壁异型管使用温度15-20℃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得到缠绕管半成品;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缠绕管半成品旋转牵引入切割设备内部进行切割,得到缠绕管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中空壁异型管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S1、在高密度混合料中加入步骤二中得到的表面处理过的短玻璃纤维,在高混机以1000r/min混料5-8min,混匀后,置于单螺杆挤出机中;
S2、选取高强度的钢带装入挂带机,然后将钢带置于钢带矫直机,用高频加热器对钢带加热10-12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4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