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水管道用垃圾过滤筒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93359.9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6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协;刘志刚;何建荣;韦学玉;王亚超;徐巧;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B01D33/01;B01D33/48;F04B5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国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96 | 代理人: | 娄飞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管 垃圾 过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水管道用垃圾过滤筒,属于原水管道技术领域,包括过滤管、排水管、排污管、吸水管及驱动盒,过滤管内部设置有呈折线型的过滤网,且过滤网的转折点位置处皆设有第一铰接构件,该部分第一铰接构件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的顶端铰接有升降杆,驱动盒内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杆进行升降移动的驱动机构;过滤网对应排污管所在侧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构件铰接有密封板,过滤网和密封板的前后端面均贴附过滤管的相应侧内壁。本发明仅依靠抽水泵的吸力,可实现对垃圾物的拦截和自动排放,还能实现对过滤网上滤孔的清洁效果,有效防止垃圾物进入排水管的内部造成管道内部的堵塞和对抽水泵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水管道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原水管道用垃圾过滤筒。
背景技术
原水是指未经过处理的水,从广义来说对于进入水处理工序前的水也称为该水处理工序的原水。例如由水源送人水处理厂的水称为原水,取自天然水体或蓄水水体,如河流、湖泊、池塘或地下蓄水层等,用作供水水源的水;或者指流入水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单元的水,输送原水的管道称为原水管道。
长距离输水工程是缓解城市供水紧缺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长期运行的长距离输水管道管壁上会附着生长生物膜,生物膜内异养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为满足自身生长需要,需从水中吸收营养物质,但现有的在将河流、湖泊或池塘内的水抽入原水管道的过程中则会用到抽水管道,现有的抽水管一般都是通过一根圆形管道直接插入河流、湖泊或池塘内对水进行抽取,当在抽水过程中容易将水体内部的垃圾物或壳菜吸入内部,从而造成原水管道内部恶化水质,危害供水系统安全,同时垃圾物容易对抽水设备造成影响,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实现垃圾物的拦截和自动排放的原水管道用垃圾过滤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水管道用垃圾过滤筒,包括过滤管以及过滤管顶部一端连接的排水管和过滤管底部两端连接的排污管与吸水管,其中,所述排污管与排水管位于同一侧,所述过滤管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盒,所述过滤管内部设置有呈折线型的过滤网,且过滤网的转折点位置处皆设有第一铰接构件,所述过滤网的转折点位置处均连接有纵向设置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顶端通过第三铰接构件连接有贯穿过滤管顶部的升降杆,所述驱动盒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杆进行升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过滤网对应吸水管所在侧的一端与过滤管的内顶部滑动连接并铰接,所述过滤网对应排污管所在侧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构件铰接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另一端与过滤管的内顶部滑动连接并铰接;初始状态下,所述过滤网底端的第一铰接构件的底部贴附着过滤管的内底部,每相邻两根所述升降杆高低错位分布;所述排水管内转动连接有旋转叶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曲轴连杆,以及与曲轴连杆铰接的铰接摆杆,所述曲轴连杆的一端与旋转叶片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且曲轴连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驱动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铰接摆杆的上端通过套环与曲轴连杆转动连接,所述铰接摆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升降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驱动机构使得铰接摆杆的下端带动升降杆进行升降式移动,从而带动摆动杆进行升降式移动,且由于初始状态下每相邻两个升降杆错位分布,使得过滤网沿折线不停的上下波动,呈波浪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上供曲轴连杆穿过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密封塞,所述过滤管的顶部供升降杆穿过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二密封塞。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和过滤网与过滤管内顶部连接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构件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过滤管内顶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滑动块横向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呈倾斜设置,且密封板的上下两端与过滤管内侧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与过滤网连接端的第一铰接构件上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构件与过滤管的内顶部转动连接。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3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