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竖井及获得竖井中水平管位置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88378.2 | 申请日: | 2021-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魏佳芳;芦三强;赵文举;乔时雨;孟燕燕;张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E03F5/04;E03F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李晓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竖井 获得 水平 位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竖井,所述竖井包括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所述第一井体的一侧设有进水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第一井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流管,所述出流管与第一井体的底部垂直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弯肘段;所述第二井体设于出流管上,且第二井体与第一井体平行,所述第二井体与第一井体之间设有水平管,气流通过水平管在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中形成内循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获得前述竖井中水平管位置的方法。本发明可保证竖井内形成内循环气流系统,且不影响竖井过流能力的同时,使更多气体参与竖井内的内循环,从而更有效的降低下游管道中的气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排污管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竖井及获得竖井中水平管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竖井吸气的主要原因是水流在跌落过程中水流会破碎分解成大量的小水滴,当片状的完整的水流变成水滴后,虽然水流的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是它的表面积却比原来大很多,此时呈水滴状态的水流与竖井里面空气的接触面积显然比原来要大很多,因此向下能够拖拽的气体也就越多;其次,竖井的尺寸也是影响竖井吸气的主要原因,竖井直径越大吸气越多;竖井越高,水流分解成水滴的过程越充分,吸气也越多。
公开号为CN10810424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降低吸入气体量的直流式跌水结构,包括设立在竖井内的入水管、进气口、分隔板、气管、水管以及出流管,分隔板设置在竖井的中间位置,距跌水结构顶部留有上部孔口,且距离底端留有下部孔口,以便形成结构内部的气体循环,该跌水结构可满足在排污时降低其卷吸气体量,以及降低其下游管道的气压值,达到减缓排污管道臭气逸散的目的。上述竖井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竖井吸气,但是由于竖井中的大部分气体会在水流的拖拽作用下直接转移到下游,能够绕过隔板进入气管段的气体有限,且当流量过大时,气管段也会过水,从而达不到气体循环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竖井,该竖井在不影响竖井过流能力的同时,可以使更多气体参与竖井内的内循环,从而更有效的降低下游管道中的气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得上述竖井中水平管位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竖井,所述竖井包括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
所述第一井体的一侧设有进水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第一井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流管,所述出流管与第一井体的底部垂直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弯肘段;
所述第二井体设于出流管上,且第二井体与第一井体平行,所述第二井体与第一井体之间设有水平管,气流通过水平管在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中形成内循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井体与第一井体的高度相等,第二井体的直径为1/2DS,其中,DS表示第一井体直径。
优选的,所述水平管的长度为(2.2~2.7)DS,其中,DS表示第一井体直径。
优选的,所述水平管的直径为(1/4~2/5)DS,其中,DS表示第一井体直径。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直径为1/2DS,进水管的长度为进水管直径的12倍;其中,DS表示第一井体直径。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直径为1/4DS,进气管的长度为进气管直径的4倍;其中,DS表示第一井体直径。
优选的,所述出流管的直径与第一井体直径相等,出流管的长度为4DS,其中,DS表示第一井体直径。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获得前述竖井中水平管位置的方法,包括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8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