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7261.2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3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董韬;赵军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孟潭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线路 检修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包括两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安装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含齿带,其安装在固定板的内壁,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安装有自锁马达,且自锁马达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齿带啮合;以及安装座,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检测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一是通过将检修装置设计成圆筒状,并在其内部安装自锁电机,能够使检修在线路的外部移动,从而对线路外部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精确性,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装置检测的难度;二是通过在固定板的外部设置锁紧组件,只需手动调整卡销的位置,能够降低装置的安装难度,从而减小工作人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方便对装置进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修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路,主要分为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输电线路一般电压等级较高,磁场强度大,击穿空气(电弧)距离长,它是由电厂发出的电经过升压站升压之后,输送到各个变电站,再将各个变电站统一串并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输电线路网;
电力线路检测时,只要通过使用者手持检测仪进行检测,或是使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检测;
目前,现有的电力线路检修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线路为了避免其他物体或人的干扰,一般需要安装在位置较高的,而在装置进行检修时,主要通过升降装置带动工作人员进行升高,之后再由工作人员手持检测装置对线路进行检测,此过程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另一种方式通过无人机进行高空检测,但是由于无人机的需要人工操作,且线路具有移动的厚度,因此在无人机对线路检测时,需要不断的调整无人机的位置,此过程更加繁琐,严重影响装置的便捷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力线路检修装置,包括两组固定板,且两组固定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并在其中一组固定板的外部安装电机箱,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安装有检测组件,且检测组件套设在线路的外部,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含:
齿带,其安装在固定板的内壁,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安装有自锁马达,且自锁马达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齿带啮合;以及
安装座,其安装在齿带的内侧,且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用于对线路进行检测的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呈环状,且固定板的内侧粘接有绝缘层。
通过在固定板的内侧粘接绝缘层,能够放置线路外部的电流流入到装置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齿带镶嵌在滑槽的内部,且齿带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槽内壁贴合的滚珠,所述固定板的内直径小于滑槽的内直径。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检测器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与螺纹槽连接的螺纹柱,螺纹柱的底部和螺纹槽的内底面均设置铜片,检测器的正极通过导线与螺纹柱底部的铜片连接,检测器的负极通过导线与螺纹柱的侧壁连接,固定板内部的电池,其正极通过导线与螺纹槽内底面的铜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齿带呈弧形,且齿带的两端均连接有磁片,相邻两组所述齿带之间通过磁片相互吸引连接。
通过在齿带的两端均连接有磁片,相邻两组齿带之间通过磁片相互吸引连接,能够在两组固定板合并时,将两组齿带连接呈一个完整的圆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多组滑轮,且滑轮的外部设置有防滑螺纹。
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7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设备用实时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水分多尺度综合感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