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双向拉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85934.0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彬;施信波;赵浩远;孟令蒲;王道亮;张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57/02;C08L23/08;C08J5/18;B32B27/32;B32B27/08;B32B27/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庆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拉伸 高密度 聚乙烯 薄膜 原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双向拉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第一高密度聚乙烯30~70%、第二高密度聚乙烯20~50%以及加工助剂组合物5~20%;其中,所述第一高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3g/10min,密度为0.955‑0.970g/cmsupgt;3/supgt;;所述第二高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1‑0.8g/10min,在5.0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10g/10min,密度为0.935‑0.955g/cmsupgt;3/supgt;;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1~5%、氢化石油树脂10~49%以及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50~89%。本发明提出双向拉伸薄膜具备良好的耐热性,热尺寸稳定性能优异,热收缩率较小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双向拉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软包装多采用多层复合膜结构,比如,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PE(聚乙烯)复合膜、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PE复合膜、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PE复合膜等。由于表层印刷层和里层热封层属于不同材质的薄膜类型,导致整个软包装材料无法实现简单的可回收利用。因此,急需一种可替代BOPP、BOPET或者BOPA的PE材质的薄膜用于表层印刷,然后与热封层PE薄膜复合,实现可回收利用的单一材质软包装。其中,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突破了传统吹膜聚乙烯性能和配方设计的限制,可为全PE结构提供更多满足单一材料可回收设计的可能。该产品可帮助包装商达成大幅减薄、增强增韧、包装高颜值、并兼具可回收性。
目前常见的双向拉伸聚乙烯膜多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者乙烯长链烯烃共聚物制备而成,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热尺寸稳定性或者热收缩性能。尽管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热性,但是目前高密度聚乙烯只能通过吹膜法或纵向拉伸法(MDO)制备成薄膜,无法进行双向拉伸,所制备的薄膜的性能远低于双向拉伸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双向拉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提供一种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利用该原料能够制备具有良好耐热性的双向拉伸薄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所述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第一高密度聚乙烯30~70%、第二高密度聚乙烯20~50%以及加工助剂组合物5~20%;
其中,所述第一高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3g/10min,密度为0.955-0.970g/cm3;
所述第二高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1-0.8g/10min,在5.0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10g/10min,密度为0.935-0.955g/cm3;
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1~5%、氢化石油树脂10~49%以及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50~89%。
可选地,所述氢化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不低于120℃。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双向拉伸薄膜,所述双向拉伸薄膜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由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制得,所述双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用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第一高密度聚乙烯30~70%、第二高密度聚乙烯20~50%以及加工助剂组合物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蝇类昆虫诱杀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反熔丝电路中的隔离保护电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