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导引头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4540.3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5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晃;李继锋;朱文明;曹元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38 | 分类号: | G01S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褚庆森 |
地址: | 225006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引 雷达 实施 拖引类 干扰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导引头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的实现方法,属于雷达信号干扰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接收带有距离波门的导引头雷达的雷达信号,对雷达脉冲进行处理,建立干扰策略;获取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对雷达信号进行采样优化;确认拖引类型,确认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拖引类型,建立不同的拖引规律,对雷达实现拖引类干扰。在本发明中,能够建立多种拖引规律,考虑外界复杂的电磁环境,提高信号处理精度,并提出跨重周方式,解决在系统固有延时超过雷达距离检测波门,对此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的难题。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在雷达侦察过程中,提供假目标位置,有效隐藏真实目标位置‑速度信息,具备实用性意义,保护我国国防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干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导引头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对导引头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属于一种自防御技术,干扰机发射与雷达回波脉冲有增量延迟的假回波脉冲,由于雷达通过测定回波脉冲的到达时间来确定目标距离,所以该技术使雷达测得的目标距离区别于真实的目标距离,其实质是延迟了雷达准确的距离信息。
现有的拖引类干扰包括速度拖引、距离拖引、速距联合拖引,但拖引规律较为单一,信号处理方面较为简便,无法针对不同的被试设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无法满足被试设备的试验效果。拖引规律较为单一是指模拟的拖引目标运动规律单一,未考虑到实际物体可能具有多种运动规律。信号处理较为简便是由于未考虑外界复杂的电磁环境,试验时并非仅有被试设备的信号,杂波也是一大难点。不同的雷达处理机制不完全相同,导引头雷达处理精度相对较高,针对不同的被试设备,处理方式也应另做处理。同时在雷达脉冲到来时,如果系统固有延时超过雷达距离检测波门,以现有技术来看,会产生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导引头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的实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导引头雷达实施拖引类干扰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接收带有距离波门的导引头雷达的雷达信号,对雷达脉冲进行处理,建立干扰策略;
S2、获取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对雷达信号进行采样优化;
S3、确认拖引类型,确认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S4、针对不同的拖引类型,建立不同的拖引规律,对雷达实现拖引类干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1中,所述干扰策略记为跨重周模式,具体包括:
采样当前脉冲信号;
准确计时下一个脉冲到达时间,并在下一个脉冲到达时对拖引类信号进行释放,确保拖引信号能和真实脉冲回波同时返回;
准确测量接收到脉冲的重周,将目标距离由手动设置转为自动测量,以此抵消采样延时;
再通过重周偏移量变量抵消系统延时,此时目标距离为脉冲信号重周对应距离加重周偏移量或脉冲信号重周对应距离减重周偏移量。
当雷达脉冲到来时,一般有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分别是单天线模式与双天线模式;单天线模式,先对脉冲进行采样,当采样结束后再进行释放,此时的相对延时为采样长度+各模块系统延时。双天线模式,采用边采边释放的措施,此时相对延时为各模块系统延时。干扰机接收到雷达信号经过采样以及系统延迟后,拖引类干扰总是会落后于真实目标回波脉冲,该延迟为干扰机系统固有延时+采样延时,固有延时无法消除;
在此时采用跨重周的方式,采样当前脉冲信号,准确计时下一个脉冲到达时间,并在下一个脉冲到达时对拖引类信号进行释放,确保拖引信号能和真实脉冲回波同时返回,此方式可抵消采样延时与系统延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对雷达信号进行采样优化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4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