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2669.0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1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曹阳;严春华;张鸿;李晓露;陈潇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6;G06F111/04;G06F11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形状 约束 电网 模型 验证 方法 | ||
1.一种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电网公共信息模型的类中的属性约束和关联约束转换为电网模型资源描述框架数据图上的形状约束;
步骤2,将公共信息模型子集中提取得到的基本约束和用户自定义电网模型验证规则转换为电网模型形状约束语言形状图;
步骤3,将所述电网模型资源描述框架数据图和所述电网模型形状约束语言形状图提供给形状约束语言校验器进行形状约束的模型验证,输出为电网模型验证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1中,所述电网公共信息模型的文件包括CIM/E电网模型文件和CIM/XML电网模型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1中,所述属性约束和所述形状约束为公共信息模型UML类图中定义的约束,
所述电网模型资源描述框架数据图上的形状约束为公共信息模型-网络本体语言模式一致性形状约束,
所述转换的过程为:
步骤1-1,将公共信息模型UML类图转换为公共信息模型-网络本体语言文件;
步骤1-2,解析所述公共信息模型-网络本体语言文件;
步骤1-3,对所述公共信息模型-网络本体语言中的公共信息模型类进行处理,一个公共信息模型类对应生成一个形状节点实例;
步骤1-4,对所述公共信息模型类的属性/关联进行处理,一个所述所述属性/关联对应生成一个属性/关联形状实例;
步骤1-5,根据公共信息模型-网络本体语言,定义所述属性/关联形状上的约束;
步骤1-6,确认所述公共信息模型类的所有属性/关联全部处理完毕,若没有全部处理完毕,则重复执行步骤1-4~步骤1-6,直到公共信息模型类的所有属性/关联均处理完毕,若全部处理完毕,则执行步骤1-7;
步骤1-7,确认是否所有所述公共信息模型类全部处理完毕,若没有全部处理完毕,则重复执行步骤1-3~步骤1-7,若全部处理完毕,则结束流程,从而实现将所有的所述电网公共信息模型中的所述属性约束和所述关联约束全部转换为电网模型资源描述框架数据图上的形状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1-3中,所述形状节点实例在形状约束语言形状图中对应的形式为:
[ClassName]Shape a sh:NodeShape; (1)
其中,[ClassName]为公共信息模型类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1-4中,所述属性/关联形状实例在形状约束语言形状图中对应的形式为:
其中,[propertyName]为公共信息模型属性/关联名,
在sh:property中定义作用在所述属性/关联上的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1-5中,根据公共信息模型-网络本体语言的约束以及电网模型常识知识,按照表1所示网络本体语言与形状约束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属性/关联形状实例中增加公共信息模型模式一致性约束类型,
表1公共信息模型模式一致性约束类型及网络本体语言、形状约束语言中的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2中,所述电网模型形状约束语言形状为形状约束语言-SPARQL一致性形状,
所述形状约束语言-SPARQL一致性形状为一种跨类/跨属性一致性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形状约束的电网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形状约束语言-SPARQL一致性形状设计中选择SELECT查询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2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