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2450.0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0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常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15 | 分类号: | A61F2/91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支架。血管支架包括多个支撑环及多个连接杆,多个支撑环沿血管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连接杆连接于对应的相邻两个支撑环之间,且至少一部分的连接杆的壁厚小于支撑环的厚度。该血管支架可以在指定的位置区域进行不同壁厚的设计,对血管支架的细节结构做出调整,以达到血管支架存在不同壁厚的效果,这样既可以保证减薄位置(即连接杆)的柔顺性,又减少了低剪应力区的产生,降低了涡流产生几率,降低二次狭窄率,同时确保了其余未减薄壁厚的位置(即支撑环)的强度,使得血管支架整体仍保持良好的支撑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从年轻开始起病,可长达数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通常在成年时出现。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在动脉内膜面形成斑块,有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可以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其中,血管支架的介入医疗已成为这类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然而诸多研究表明,血管支架植入后,血液流经时血管支架附近的血液流动方式会发生改变,而流体环境对血管受损内膜的修复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产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相关仿真和实验得出,血液对血管壁的剪应力是影响再狭窄的关键因素。由于血管支架的波杆凸出于血管壁,血液流经时会产生分离再附流动,流速降低而形成流动停滞区,剪应力也随之降低,这样大大增加了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减小血管支架的壁厚,但是血管支架整体的壁厚变薄也有存在一定的缺陷,壁厚变薄会导致抗挤压性降低,血管支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而撑开病变,此外,随着壁厚变薄血管支架整体更加脆弱,在遭遇钙化病变时很容易发生扭曲变形。另一种是调整血管支架的整体结构,例如调整血管支架的长度、支撑环的个数、连接杆的数目等,通过改变血管支架的柔顺性来改善血管内流体力学环境,但是血液流经血管支架时仍然有涡流产生,通常增加了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血管支架。
一种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包括:多个支撑环及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支撑环沿所述血管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环之间,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连接杆的壁厚小于所述支撑环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支撑环的接触血流的表面一侧的至少部分对应于血流方向为流线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由支撑杆连接构成,相邻的所述支撑杆通过邻接区域连接并形成角度;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杆的所述邻接区域连接,所述连接杆为非直线型结构,包含经线段和纬线段,所述支撑杆和/或所述纬线段接触血流的表面为流线型平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血管支架中轴线的侧壁、和/或远离所述血管支架中轴线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使所述连接杆的壁厚小于所述支撑环的壁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壁对应于血流方向形成圆滑过渡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由支撑杆连接构成,相邻的所述支撑杆通过邻接区域连接并形成角度,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杆的所述邻接区域连接;
所述凹槽的槽口位于连接杆区域且具有圆倒角,或所述圆倒角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邻接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包含多个凹槽,且至少一部分侧壁呈正弦波或余弦波结构,位于所述连接杆的同一侧壁且相邻的波谷与波峰间的区域构成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不同侧壁的波谷对齐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连接杆轴向最外侧的凹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环中的邻接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2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