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9187.X | 申请日: | 202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杰;朱庆凯;刘博;杨立;李建平;武思宇;刘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31/02;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地下室 进行 降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室降水施工技术领域,基于电渗法形成抽排降水结构,抽排降水结构包括电极排水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固定器、法兰、控制阀门、压力计、增压泵、排水系统;电极排水系统自内向外分别设置有直流供电系统、电极排水管、滤网、电极过滤层,采用如下步骤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电渗法抽排流量测试;压力控制性抽排降水测试;变形控制性抽排降水测试;排降水自动化施工。本发明基于法形成抽排降水结构,通过设置电极排水系统、压力控制系统等设施实现对既有地下室高水位进行主动抽排,可以实现有效降低地下室水位,且保证细颗粒不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降水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越发的稀缺,而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普遍和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建筑大量配备了地下室做为车库、储藏室等,甚至地下住房、地下超市等也大量存在,为了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保证干燥健康的环境,地下室的防水排水成为了地下室的设计和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
因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位于地面以下,经常受地下水的侵蚀,因此防水和防潮措施是地下室构造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的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技术中通常是通过铺设防水材料来防止水渗透出地下室的地面。但是,在水分过多的地下室内,仅仅通过防水材料来防止渗水的效果很不好,地下室内依然处于很潮湿的状态,而且当有地下水在混凝土侧墙外积聚时,将与混凝土侧墙产生较大的水压,使得地下室因外界水压过大而发生渗水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既有地下室的干燥环境,需要对地下室周边的水体进行抽排,故本发明提出一种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基于电渗法形成抽排降水结构,通过设置电极排水系统、压力控制系统等设施实现对既有地下室高水位进行主动抽排,可以实现有效降低地下室水位,且保证细颗粒不流失。
一种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电渗法形成抽排降水结构,抽排降水结构包括电极排水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固定器、法兰、控制阀门、压力计、增压泵、排水系统;所述电极排水系统与压力控制系统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压力控制系统与增压泵之间连接有多节排水管道,增压泵与排水系统之间连接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电极排水系统自内向外分别设置有直流供电系统、电极排水管、滤网、电极过滤层,电极排水管与滤网、滤网与电极过滤层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阀门、压力计、流量计;所述电极排水管为中空圆管式结构,其外表面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电极过滤层为双套圆管式结构,内套管与外套管均为中空结构且表面均设置有排水孔,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采用螺栓支撑架连接,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空腔处设置有滤料;所述电极排水系统与集水坑中的底板表面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器,集水坑中的底板表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采用如下步骤对既有地下室进行抽排降水的施工方法:
步骤1:电渗法抽排流量测试;
每次测试前更换电极过滤层中的滤料,将电极排水系统浸没在水中,采用直流供电系统改变电压,在管井底部泵送不同压力、不同流量的水,过程中采用流量计对压力控制系统内的水流量进行监测,获取初始状态下电压、泵送水压力与监测水流量的对应关系数据集A;
步骤2:压力控制性抽排降水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9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