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纺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6885.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单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柯桥区东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44;D02G3/02;D02G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结构 芯层无捻包芯纱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纺制方法,分层结构为短纤‑短纤横截面分层结构,纺制采用加捻‑反向加捻的方式,芯纱的初始公制捻系数为y,包芯细纱工序的公制捻系数为N+δ,δ为捻系数修正系数;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英制支数为Ne,芯层纱质量与包芯纱质量的比值为x,表层纱的公制捻系数为N,芯层纱的公制捻系数为n;y、Ne、x满足:10≤Ne≤20,y=‑400x+300,0.2≤x≤0.3;20Ne≤30,y=‑500x+375,0.15≤x≤0.25;30Ne≤40,y=‑800x+400,0.1≤x≤0.15;δ、y满足:180≤y≤230,1≤δ≤2;230y≤280,2δ≤4;280y≤320,4δ≤5;N=300,n为0~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根据公式精确纺制出芯层纱为无捻的包芯纱,为本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借鉴规律,极大缩短了工艺试验时间,且本发明的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保暖性好,导湿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纱线及其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纺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分层结构纱线是一种具有芯鞘型的复合纱线,其优点为通过外包缠纤维与芯纱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双方的不足,扬长避短,优化成纱的结构和特性,可以使纺织面料表现出单一材料无法表现的新风格及特殊功能。
环锭纺作为当今在纺织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纺纱方法,具有机构简单、适纺线密度覆盖面广、适应产品范围广、成纱质量好等诸多优点。在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包芯纱的成纱机理,纺制内外捻系数不同的分层结构纱线,可以通过分析利用纱线内外层的捻系数变化规律,开发出具有实际使用意义的新型纱线。
现阶段对环锭纺分层结构纱线的研究,特别是涉及短纤-短纤横截面分层结构纱线芯表捻系数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为研究芯纱有捻、表层低捻或无捻的纱线产品,使纱线的柔软性、手感等性能满足开发柔软织物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纺制芯层无捻结构包芯纱所采用的方法为加捻-反向加捻的方式,具体方法为采用捻度为N1的有捻纱作为芯纱,纺制包芯纱时,在包芯细纱机上纺纱工艺设置为捻度N1+n1,捻向与芯纱的捻向相反,n1为一定的捻度补偿,从而使芯纱的捻度或捻系数为0或接近为0。此方法纺制芯层无捻结构包芯纱时,由于纱线内部内外层纤维加捻时受力情况不同,不能简单的用一定的捻度补偿来达到芯层无捻的效果。这是因为作为芯纱的短纤纱内部的纤维在纱线中的位置与在包芯纱内部的位置区别较大,因此捻度补偿n1随着纱线支数以及芯纱在包芯纱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很大,不能达到准确纺制芯层无捻结构包芯纱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芯层无捻结构包芯纱的纺制方法不能达到准确纺制芯层无捻结构包芯纱的问题,提供一种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纺制方法。本发明通过控制表层纱的公制捻系数以及芯层纱在包芯纱中的质量比例,可以准确完成芯层无捻的目的;所制得的包芯纱为短纤-短纤横截面分层结构,其中芯层纱结构为无捻结构,表层纱的公制捻系数较高,芯层纱在纱线内部呈无捻排列,因此本发明的包芯纱纱线较为柔软,且纱线表面光滑,毛羽较少,纱线导湿性能好,保暖性能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纺制方法,分层结构为短纤-短纤横截面分层结构,纺制采用加捻-反向加捻的方式;芯纱的初始公制捻系数为y,包芯细纱工序的公制捻系数为N+δ,δ为捻系数修正系数;分层结构芯层无捻包芯纱的英制支数为Ne,芯层纱质量与包芯纱质量的比值为x,表层纱的公制捻系数为N,芯层纱的公制捻系数为n;
y、Ne、x满足:10≤Ne≤20,y=-400x+300,0.2≤x≤0.3;20Ne≤30,y=-500x+375,0.15≤x≤0.25;30Ne≤40,y=-800x+400,0.1≤x≤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柯桥区东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未经浙江汇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柯桥区东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6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床用的车刀夹紧机构
- 下一篇:玻璃镜片自动抛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