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4+1架构五千冷吨以上IDC集装式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6344.1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1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杜俊哲;张健祥;余肖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灵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8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五千 以上 idc 集装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4+1架构五千冷吨以上IDC集装式制冷系统,包括一冷冻模块、一第一集装箱、五个冷源冷却集成模块和五个第二集装箱,冷冻模块设置于第一集装箱内,用于将冷源冷却集成模块输送来的冷冻给水经过冷冻模块输送到需要用冷水的数据中心工艺末端并提供水系统压力;每个冷源冷却集成模块对应设置于每个第二集装箱内,用于将外部冷却塔的冷却水与经冷冻模块输送过来的冷冻水经过处理形成交互形式提供冷量进而达到用户端所需温度的功能;五个第二集装箱的同一侧均通过管道与第一集装箱连接。本发明实现设备、管道、支吊架等均在工厂实现预制化设计及安装,大大减少制冷系统在现场的安装和调试环节,有效降低建设周期,节约现场作业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4+1架构五千冷吨以上IDC集装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云端技术的发展导致人们对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增大,与之配套的制冷系统迅速发展。怎样快速,经济的完成整个制冷设施的建设成为主要问题,本发明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完整的制冷系统需有冷却模块,冷冻模块,液冷模块,包含冷冻机、水泵、配电系统、管路阀门和辅助设备(补水装置、加药装置及清洗设备等)等各种设备。
现市面在解决数据中心制冷设施建设上大体分为两种建设方案:
1.传统数据中心冷冻站建设,在项目实施期,先规划整体施工设计→采购各种设备及实施准备→建设土建基础,建设钢结构基础及设备进场→设备管道现场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竣工。
2.现场建设施工的集装箱集成方案,虽然体现了集成,但是依然是和传统数据中心冷冻站的建设在项目实施期的过程没什么区别,仅仅将设备放入集装箱内再进行施工。
现有建设方案存在着下述缺陷:
1.现有技术由于工程进程必须在项目现场进行,项目实施需按顺序进行,所以费时费力而又效率低下,影响工程建设的周期,增加冷冻机房的建设成本;
2.数据中心冷冻站涉及的设备较多,管道施工焊接较多,不用专业交叉作业时间多,造成管理困难,会影响施工质量,整体的工期长;
3.现场建设施工的集装箱集成的方案,虽然体现了集装箱的集成概念,但是整体项目实施期中的工作和传统建设基本一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冷冻站不能实现整体吊装,不能完成设备的重复利用;
4.传统式制冷站布局所占用空间大,分布广,过多占用原有安全通道,消防通道。
本发明的方案便是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进行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4+1架构五千冷吨以上IDC集装式制冷系统,解决传统冷冻站现场施工时占地面积大,不同专业交叉作业时间长,管理费用高,材料浪费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数据中心制冷模块(包括冷冻模块、冷却模块和冷源模块)的集成问题,将单一的分部分项工程集成为整体项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4+1架构五千冷吨以上IDC集装式制冷系统,包括一冷冻模块、一第一集装箱、五个冷源冷却集成模块和五个第二集装箱,其中:
所述冷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集装箱内,用于将所述冷源冷却集成模块输送来的冷冻给水经过所述冷冻模块输送到需要用冷水的数据中心工艺末端并提供水系统压力;
每个所述冷源冷却集成模块对应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二集装箱内,用于将外部冷却塔的冷却水与经所述冷冻模块输送过来的冷冻水经过处理形成交互形式提供冷量进而达到用户端所需温度的功能;
五个所述第二集装箱的同一侧均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集装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灵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灵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6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