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1459.1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杨骏;李宇江;孙彰;罗人宾;姚俊;曹勇;田闯;罗云松;徐载强;徐利洪;聂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居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6 | 代理人: | 田志远;袁浩华 |
地址: |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建筑 盖挖工法 混凝土 顶部 防水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与方法,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本发明通过设置在顶板的预埋管进行注浆,将预埋管自上而下设置并对准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的施工缝,同时将并列设置的相邻的预埋管作为排气管使用,使得混凝土能够将止水带外侧空间填充密实,无通缝痕迹,并令该缝隙的空气排清,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避免二次注浆产生冷缝的问题,解决顶板与侧墙施工缝的渗漏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其余的下部墙体、中板及底板工程在封闭的顶板盖下进行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下部墙体、中板及底板工程可采用顺作,也可以采用逆作的方法。而在盖挖法施工时,侧墙结构在浇筑时其上部顶板结构已形成,侧墙结构与顶板交接处的混凝土防水性能为该施工方法的主要缺陷之一,即侧墙结构与顶板交接处的施工缝形成渗漏通道,待地下水位上升至该交接位置时,该处产生渗漏水现象,成为地下建筑结构防水薄弱点,产生大量的渗漏水,严重影响地下建筑结构的防水质量,且该渗漏通道后期处理困难,大大增加了质量整改成本。
现有技术中,盖挖逆作法侧墙顶部防水方法通常采用侧墙预埋注浆管或新打孔进行二次注浆以达到止水带背侧混凝土填筑密实的目的,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具体如下:
1.受到侧墙结构与顶板施工缝处的止水板遮挡,混凝土在止水板外侧的浇筑不能到位,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2.受到顶板、围护结构及止水板的包围地带,此处的混凝土在浇筑时空气无法完全排除,形成空腔,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3.侧墙结构受到重力与收缩应力影响,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产生竖向收缩,导致侧墙顶部混凝土与已完成凝固的顶板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造成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4.浇筑管道存在弯曲路径,导致侧墙预埋注浆管易损坏或堵塞,难以达到预期注浆效果;
5.后期新进行钻孔进行二次注浆,难以控制钻孔深度,易造成侧墙外侧的防水卷材的损坏,进一步破坏防水保护结构层;
6.二次注浆的混凝土浇筑体与先期混凝土浇筑体之间必然存在新的混凝土冷缝,形成新的渗漏水通道。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与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填充形成所述侧墙的顶部混凝土结构。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或平齐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预埋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并与所述施工缝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所述顶板表面150-200毫米。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的所述预埋管同时沿着所述施工缝等距分布,所述预埋管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为预埋钢管,所述预埋钢管的直径为150-200毫米。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砼保护层,所述砼保护层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居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居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1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