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执行器、尾气处理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9830.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冰;何洲统;王伟;周开封;张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卡伦特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协诺机电有限公司;宁波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M26/53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杨靖茹 |
地址: | 315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执行 尾气 处理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控执行器、尾气处理系统和车辆,所述电控执行器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设有多个第一配合孔;其中,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安装空间;隔离板,夹设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且所述隔离板设有多个第二配合孔;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通过定位件配合连接;紧凑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二者都内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紧凑齿轮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配合连接。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由于电控执行器的内部结构未做到精细化布设,使得电控执行器的整体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废气循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执行器、尾气处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工业技术的发展,电控执行器作为车辆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对汽车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和节能被日益重视的前景下,车辆会在发动机处安装废气循环系统,当突然加油时,发动机内的燃料会不完全燃烧,从而废气中会夹杂一定的可燃烧物质,此时通过电控执行器控制废气循环系统处的阀门打开,使得部分废气进入发动机进行重新燃烧,进而减少了排气对环境的污染,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电控执行器对于内部的结构并未做到精细化布设,也即对内部的安装空间利用率低下,从而使得市面上的电控执行器的整体尺寸偏大,以便于增大内部的安装空间。但是,结合电控执行器安装至车辆时,需要在车辆上预留较大的安装位,以便于能够顺利安装电控执行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由于电控执行器的内部结构未做到精细化布设,使得电控执行器的整体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执行器,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设有多个第一配合孔;其中,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安装空间;隔离板,夹设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且所述隔离板设有多个第二配合孔;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通过定位件配合连接;紧凑齿轮组件和驱动电机,二者都内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紧凑齿轮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实现对所述隔离板定位至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的作用。结合实际安装过程,一方面,使得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二者中任一个设有所述第一配合孔,使得仅需要将所述定位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配合孔和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二配合孔便可实现对所述隔离板的定位安装;与之相比的是,若是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都设有所述第一配合孔时,使得装配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的过程中,难以将使得所述定位件同时限位连接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的所述第一配合孔,从而增大了整个装配难度,降低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所述紧凑齿轮组件能够实现所述电控执行器内部的各个零部件之间位置紧凑,也即提高了对所述安装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将所述壳体设置成小巧的体型,节约了制作成本的支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紧凑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减速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第二减速齿轮,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啮合,且所述扇形齿轮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用以穿过所述电机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通过使得所述电机轴穿过所述配合槽,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电机轴设于所述扇形齿轮的外部位置,增大了预留给所述电机轴的安装空间,从而造成了所述电控执行器的内部各个零部件安装不紧凑,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电机轴设置于所述扇形齿轮的内部,从而使得所述各个零部件之间的位置更加紧凑,从而可减小所述电控执行器的壳体大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所述壳体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结合所述电控执行器的安装环境,例如安装至车辆上时,也减小了预留安装所述电控执行器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卡伦特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协诺机电有限公司;宁波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卡伦特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协诺机电有限公司;宁波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9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