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宝顶的建筑的防雷装置设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8072.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4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罗鑫;王旭东;谢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E04D13/14;E04D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建筑 防雷 装置 设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宝顶的建筑的防雷装置设置方法,所述防雷装置设置方法包括:于建筑顶端完成竖向结构柱的浇筑,并与结构柱的顶端设置接闪杆,接闪杆顶端连接有引下线,环绕所述结构柱完成宝顶腔体安装,并于宝顶的腔体内设置填充材料。通过本防雷装置设置方法施工完成的防雷装置内嵌于宝顶内部,避免了引下线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提升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的构思通过改变传统宝顶的施工方法,将宝顶的施工和防雷装置的施工进行融合、同步进行,减少了防雷装置的外露附加件对建筑美观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古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宝顶的建筑的防雷装置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我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如古塔、古寺庙、宫殿、亭阁等等。虽然现在出台了很多关于古建筑的维护保养的相关政策,但是很少注重古建筑的防雷保护工作。
尤其是其中的古塔防雷保护,古塔顶部多有宝顶、斜屋脊以及立柱,在进行防雷保护时,需要自古塔定的宝顶向地面辐射引下线,从而确保将塔顶的避雷针接收到的雷电导入大地,在敷设引下线的过程,在保证防雷效果的同时,引下线的规整敷设也至关重要,避免引下线受风雨天气的影响而松散摇晃;另外,目前采用的避雷针多是直接将接收到的闪电电流导入大地,如果遇到强烈的闪电电流,导入大地的电流过大,容易对接地极周围的人员或者物体产生电击损坏。
目前用于有宝顶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固定,一般是采用在宝顶外采用抱箍或膨胀螺栓等方法进行固定,此方法需要在宝顶外围安装抱箍、接闪杆、引下线等附加件,对建筑外观的美观有一定影响,并且引下线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也会加速老化,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带有宝顶的建筑的防雷装置设置方法,通过本防雷装置设置方法施工完成的防雷装置内嵌于宝顶内部,避免了引下线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提升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宝顶的建筑的防雷装置设置方法,所述防雷装置设置方法包括:于建筑顶端完成竖向结构柱的浇筑,并与结构柱的顶端设置接闪杆,接闪杆顶端连接有引下线,环绕所述结构柱完成宝顶腔体安装,并于宝顶的腔体内设置填充材料。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下线预埋设于结构柱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填充材料为建筑施工轻质填充材料。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填充材料为砂砾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宝顶绕结构柱安装过程采用分层或分段式安装进行。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每层宝顶安装固定后完成当前层宝顶对应腔体完成填充材料的填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层宝顶间不限于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宝顶的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中心设有用于通过接闪杆的通孔结构。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防雷装置设置方法施工完成的防雷装置内嵌于宝顶内部,避免了引下线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提升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的构思通过改变传统宝顶的施工方法,将宝顶的施工和防雷装置的施工进行融合、同步进行,减少了防雷装置的外露附加件对建筑美观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宝顶实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8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