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7429.3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1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金莉;雷二涛;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06 | 分类号: | H02J1/06;H02J3/36;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旭红;钟文瀚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低压 直流 配电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其中配电系统包括:交流电源;配电线路,与交流电源连接,包括第一配电线路和第二配电线路,每一条配电线路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直流输电线路和隔离逆变模块;其中,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直流输电线路传输;隔离逆变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为负荷侧供电。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双回路进行直流配电传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直流配电方案的输送功率,保证末端用户的电压合格率;且采用了电气隔离,保证了输电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网建设初期,偏远末端用户因生活水平限制,用电量较低,用电品质需求不高,因此这些用户用电电压降落不明显,用电需求也不苛刻。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负荷日益多样化、精细化、大容量化,造成大功率负荷的集中启用使得远距离配电线路压降明显,末端用户电压降落问题突出。此外,各种大功率用电负荷的启用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使得末端电压偏低问题同样周期出现,并因为其时间集中性而显著加重,影响着居民日常生活、生产用电。
直流输配电技术可以解决末端的低电压问题,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偏远地区电网实际的装置和完整的技术应用方案,仍然存在输送功率较小,未充分利用交流三相输电线的功率传输能力;且存在间接触电的危险,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输送功率小,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包括:交流电源;配电线路,与交流电源连接,包括第一配电线路和第二配电线路,每一条配电线路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直流输电线路和隔离逆变模块;其中,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直流输电线路传输;隔离逆变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为负荷侧供电。
可选地,整流隔离调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AC/DC整流器和DC/DC隔离变换器;隔离逆变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DC/DC隔离变换器和DC/AC逆变器。
可选地,配电线路是三相四线制,包括A相相线、B相相线、C相相线和中性线;第一配电线路的直流输电线路和第二配电线路的直流输电线路各包括两条,第一配电线路的直流输电线路和第二配电线路的直流输电线路的四条线路组成三相四线制。
可选地,第一配电线路的直流输电线路选择连接配电线路的A相相线和B相相线;第二配电线路的直流输电线路选择连接配电线路的C相相线和中性线。
可选地,第一配电线路和第二配电线路的拓扑结构和开关器件相同。
可选地,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的DC/DC隔离变换器和隔离逆变模块的DC/DC隔离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开关器件相同。
可选地,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的AC/DC整流器和隔离逆变模块的DC/AC逆变器采用三相两电平PWM变换器结构。
可选地,整流隔离调压模块的DC/DC隔离变换器和隔离逆变模块的DC/DC隔离变换器采用相同的三电平DAB拓扑结构。
可选地,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标称电压为1500V、750V或者220V。
本申请提出双回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整流隔离调压模块和隔离逆变模块都具有电气隔离的作用,可以将电源与用电回路作电气上的隔离,保证了输电过程的安全性;并且还设置了并联的双回路的配电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直流配电方案的输送功率,保证末端用户的电压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74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穿戴设备
- 下一篇: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