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5891.X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优;林海佳;赵材波;赖桃辉;康建;喻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31/00;F25B41/20;F25B41/42;F25B43/00;F25B43/02;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刘子辉;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4),蒸发器(4)包括立式集气管(5),立式集气管(5)的顶部通过吸气管(6)连接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立式集气管(5)的底部设置有回液管(7),回液管(7)的另一端连接至吸气管(6),回液管(7)上设置有压差阀(8),压差阀(8)在立式集气管(5)与吸气管(6)之间的压差达到预设值时打开回液管(7)。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蒸发器底部的冷媒液体容易通过回油管直接返回压缩机吸气管、甚至到达压缩机油池,在下一次的启动过程中将会造成压缩机带液启动、容易液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压缩机是重要的零部件,在系统循环中作为冷媒流动的动力源,多数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都需要充分的润滑,保证曲轴、轴承、连杆等运动部件的润滑,也能加强压缩室内运动面的密封。
但是润滑油与冷媒存在互溶、分离等现象,在制冷系统中容易滞留润滑油,经常在一些恶劣的运行工况中无法实现足够的润滑油回流量,导致压缩机缺油运行,进而造成效率下降、压缩机容易过热卡缸损坏等。
造成回油不顺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结构设计存在回油死角、低频运行冷媒流速低无法携带更多的油液返回压缩机、集气管过高造成底部支路流速和回油不够,等等。
常见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中,采用油分离器提前分离高压排气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毛细管等结构使得分离下来的润滑油在高低压压差作用下提前返回压缩机的吸气管道,因此制冷系统中流动的润滑油量就非常小。
但没有油分离器的空调制冷系统中,怎么样实现安全的回油是系统和结构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在没有采用气液分离器的空调制冷系统中,防止压缩机液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蒸发器内未蒸发完全的冷媒液体随高速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液体撞击压缩机容易造成损伤。
为了防止蒸发器内的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通常回气总管连接于蒸发器的集气总管内可能的最高液面之上,但这就容易造成集气总管底部容易存留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因为底部支路的冷媒流量小流速低,无法携带足够的液态冷媒和/或润滑油向上流动,运行时间过长后,造成集气总管底部容易累积液态冷媒和滞留部分润滑油。当这些液体高度逐渐上升,底部分路容易形成液封,所能通过的冷媒流量更少,从而导致蒸发器底部形成“储液”现象,显然这些液体冷媒内部也将容留更多的润滑油,容易造成制冷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不足、回油不足现象。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集气管组件,在蒸发器的集气管组件底部连接回油管到回气总管,通过压差作用把集气管底部存留的液体抽吸返回压缩机。但该方案停机静置后,空调制冷系统的高低压会逐渐实现压力平衡,高压端会挤压液体冷媒往蒸发器堆积,则蒸发器底部的冷媒液体容易通过回油管直接返回压缩机吸气管、甚至到达压缩机油池,在下一次的启动过程中将会造成压缩机带液启动、容易液击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蒸发器底部的冷媒液体容易通过回油管直接返回压缩机吸气管、甚至到达压缩机油池,在下一次的启动过程中将会造成压缩机带液启动、容易液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立式集气管,立式集气管的顶部通过吸气管连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立式集气管的底部设置有回液管,回液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吸气管,回液管上设置有压差阀,压差阀在立式集气管与吸气管之间的压差达到预设值时打开回液管。
优选地,回液管包括位于吸气管内的预留段,预留段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延伸。
优选地,预留段与吸气管同轴设置。
优选地,回液管位于立式集气管内的部分,进口端与立式集气管的管底之间的距离为h,h>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58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