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65702.9 | 申请日: | 2021-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1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龙;高敏;石岩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赵迎迎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模型 构建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与动力电池中隔热缓冲件对应的初始压力值;基于动力电池的预设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压力值,确定动力电池的初始仿真模型;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型不包括隔热缓冲件,所述初始仿真模型中与所述隔热缓冲件对应的电芯单体表面施加有与所述初始压力值对应的压力。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压力代替电芯单体之间的隔热缓冲件构建初始仿真模型,使得动力电池的仿真过程考虑电芯单体之间的隔热缓冲件带来的压缩反弹力的影响,解决了现有动力电池的仿真模型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仿真模型的实用性,进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仿真结果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是其动力来源。其中,动力电池模组是动力电池包中的核心部件,是电池包占重比最大的部件,动力电池模组由电芯单体、铝端板、侧板、隔热缓冲件、电连接件及线束等部件构成。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精细建模的方法对各种工况下的动力电池包进行仿真分析,以校核动力电池包的使用性能。而现有的精细建模方法仅基于动力电池的几何模型进行建模,建模条件不够全面,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提高动力电池的仿真模型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动力电池的仿真结果的精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动力电池中隔热缓冲件对应的初始压力值;
基于动力电池的预设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压力值,确定动力电池的初始仿真模型;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型不包括隔热缓冲件,所述初始仿真模型中与所述隔热缓冲件对应的电芯单体表面施加有与所述初始压力值对应的压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装置,该装置包括:
初始压力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动力电池中隔热缓冲件对应的初始压力值;
初始仿真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动力电池的预设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压力值,确定动力电池的初始仿真模型;其中,所述初始仿真模型不包括隔热缓冲件,所述初始仿真模型中与所述隔热缓冲件对应的电芯单体表面施加有与所述初始压力值对应的压力。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压力代替电芯单体之间的隔热缓冲件构建初始仿真模型,使得动力电池的仿真过程考虑电芯单体之间的隔热缓冲件带来的压缩反弹力的影响,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仿真模型的实用性,进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动力电池的维护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初始仿真模型中电芯单体的模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5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