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62570.4 | 申请日: | 2021-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梁立京;覃施嘉;冯志新;陈恋;黄奕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G06F21/60;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陆梦云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险 评估 数据 安全 通信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Ⅰ,其内置有账户注册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账户注册模块包括身份注册模块、扫描模块和账户加密模块,所述扫描模块输出端连接于身份注册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身份注册模块双向连接于账户加密模块;
用户终端Ⅱ,其内置有账户注册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账户注册模块包括身份注册模块、扫描模块和账户加密模块,所述扫描模块输出端连接于身份注册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身份注册模块双向连接于账户加密模块;
通信设备Ⅰ,其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Ⅰ、信息接收模块Ⅰ、信息发送模块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和存储模块Ⅰ;
通信设备Ⅱ,其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Ⅱ、信息接收模块Ⅱ、信息发送模块Ⅱ、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和存储模块Ⅱ;
所述用户终端Ⅰ的输出端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Ⅰ连接于数据预处理模块Ⅰ和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所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通过信息发送模块Ⅰ连接于用户终端Ⅰ,所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双向连接于存储模块Ⅰ;
所述用户终端Ⅱ的输出端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Ⅱ连接于数据预处理模块Ⅱ和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所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通过信息发送模块Ⅱ连接于用户终端Ⅱ,所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双向连接于存储模块Ⅱ;
所述存储模块Ⅰ输出端连接于信息发送模块Ⅰ的输入端,所述信息发送模块Ⅰ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Ⅱ连接于存储模块Ⅱ,所述存储模块Ⅱ的输出端连接于信息发送模块Ⅱ的输入端,所述信息发送模块Ⅱ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Ⅰ连接于存储模块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预处理模块Ⅰ和数据信息预处理模块Ⅱ均包括信息过滤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
所述信息过滤模块包括数据检测识别模块、数据对比评估模块和数据处理应对模块;
所述数据检测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数据对比评估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对比评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数据处理应对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和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均包括分析应对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加密模块和数据转换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注册模块用于进行用户身份注册并绑定相应的用户终端Ⅰ和用户终端Ⅱ;
所述扫描模块用于对用户终端Ⅰ和用户终端Ⅱ所对应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
所述账户加密模块用于对注册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用于存放加密的密钥和证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输入模块用于供用户输入原始数据信息;所述信息过滤模块用于检测到风险信息后调出参考策略,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信息过滤模块过滤后的安全的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Ⅰ和存储模块Ⅱ用于存储用户身份注册信息、经信息过滤模块过滤后的安全的数据信息和加密后的数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应对模块用于调取风险信息特征码,对收集的终端信息进行分析,找出风险信息并解析其特征码,根据其特征码提供相应参考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数据加密模块、分析应对模块、数据转换模块的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控制模块传输的数据按照数据转换方法进行压缩转换得到转换数据;所述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用于存放加密的密钥和证书。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风险评估的数据安全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终端Ⅰ和用户终端Ⅱ账户注册:
S101、身份注册:用户终端Ⅰ和和用户终端Ⅱ通过账户注册模块中的身份注册模块进行身份注册,用户终端Ⅰ和用户终端Ⅱ将身份注册信息网络传输至服务器的存储模块中进行存储;
S102、设备绑定:每个用户终端Ⅱ均具有其独有的标识二维码,该标识二维码中存储有对应用户终端Ⅱ的标志信息,用户终端Ⅰ通过账户注册模块中的扫描模块对应扫描其关联用户终端Ⅱ的标识二维码,账户注册模块根据扫描模块所扫描到标识二维码中的标志信息进行对应用户终端Ⅱ绑定,账户注册模块将用户终端Ⅱ名称、序列号、账户注册信息、二维码标志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形成绑定数据库并传输至服务器的存储模块中进行存储;
每个用户终端Ⅰ均具有其独有的标识二维码,该标识二维码中存储有对应用户终端Ⅰ的标志信息,用户终端Ⅱ通过账户注册模块中的扫描模块对应扫描其关联用户终端Ⅰ的标识二维码,账户注册模块根据扫描模块所扫描到标识二维码中的标志信息进行对应用户终端Ⅰ绑定,账户注册模块将用户终端Ⅰ名称、序列号、账户注册信息、二维码标志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形成绑定数据库并传输至服务器的存储模块中进行存储;
S103、账户加密:用户进行账户注册后,通过账户加密模块对账户身份注册信息进行加密,用户终端将账户身份注册加密信息网络传输至服务器的存储模块中进行存储;
S2、数据信息预处理:通过用户终端Ⅰ的信息输入模块进行信息输入,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Ⅰ传递至数据信息预处理模块Ⅰ、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以及存储模块Ⅰ;
数据检测识别模块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检测识别、区分类别,通过分析应对模块调取事先存储的风险信息特征码,然后通过数据对比评估模块对分类后的数据信息与分析应对模块调取的风险信息特征码进行对比评估、分析,找出风险信息并解析其特征码,再通过数据处理应对模块提供相应参考策略,对有风险数据进行过滤阻拦,对无风险即安全的数据信息进行放行,并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Ⅰ将安全的数据信息网络传输至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中;
通过用户终端Ⅱ的信息输入模块进行信息输入,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Ⅱ传递至数据信息预处理模块Ⅱ、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以及存储模块Ⅱ;
数据检测识别模块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检测识别、区分类别,通过分析应对模块调取事先存储的风险信息特征码,然后通过数据对比评估模块对分类后的数据信息与分析应对模块调取的风险信息特征码进行对比评估、分析,找出风险信息并解析其特征码,再通过数据处理应对模块提供相应参考策略,对有风险数据进行过滤阻拦,对无风险即安全的数据信息进行放行,并通过信息接收模块Ⅱ将安全的数据信息网络传输至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中;
S3、数据信息加密:
S301、数据加密请求:将安全的数据信息网络发送至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Ⅰ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该业务需求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处理后发送至加密模块;
将安全的数据信息网络发送至数据信息处理模块Ⅱ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该业务需求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处理后发送至加密模块;
S302、数据加密:加密模块将安全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对加密结果进行保存,同时将加密结果用私钥再加密,并将再加密结果用公钥加密,传输至服务器的存储模块;
S303、解压解密:数据加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息先用私钥解密,并用公钥对解密结果进行再次解密得到二次解密结果;数据加密模块再用私钥对二次解密结果进行加密,并用公钥对加密结果再次进行加密;
S304、判断有效性:数据加密模块对二次密文用私钥进行解密,对解密结果用公钥再次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并判断解密信息与步骤S302中保存的加密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数据有效,此时,通过信息发送模块Ⅰ和信息发送模块Ⅱ将该有效数据传分别递至信息接收模块Ⅱ和信息接收模块Ⅰ,用户终端Ⅱ和用户终端Ⅰ最终接收来至信息接收模块Ⅱ和信息接收模块Ⅰ的安全数据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25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检测装置
- 下一篇:测试案例需求覆盖度检查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